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论经济全球化下的乡村振兴:再思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

论经济全球化下的乡村振兴:再思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

发布时间:2022-10-21 14: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乡村振兴广泛被讨论的脉络下,重新检视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但有别于仅梳理该理论的内容,提供一个不同的观点对该理论进行反思,即将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放置于自由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脉络下进行讨论:首先检视经济全球化下农业生产论及发展论与该理论的对应关系;其次检视反自由经济论者对该理论的批判;最后提出该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反思。透过此观点重新检视该理论,中国的乡村振兴或可诉说一个蕴含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故事。

关键词: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自由经济全球化;农业发展论;农业生产论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640(2020)01-0021-08

自现代化以来,农村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渐渐成为城市的边陲,这似乎是普世的共同点。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大行其道,自由贸易体系促使全球经济紧密交织,三农问题受到更大的冲击,因而农村社区发展是一个必,须要反思的议题。受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新型态的农业发展论与生产论相应而生。与此同时,在社会工作当中,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Asset-BasedCom-munityDevelopment,之后皆以简称ABCD表述)理论基于优势视角,不以问题视角看农村,而是重新挖掘农村优势与特色的观点,也成为不同于以往社区工作的另一种新理论。虽然ABCD理论在社会工作中常被讨论,然而本文仍要再次讨论该理论,主要基于三方面的理由。

第一,ABCD理论对农村社区工作是个启发性.很强的理论。国内国外已有许多文章讨论过ABCD理论[1-4],这些文章要么讨论理论本身,要么将理论应用于案例解释。本文认为,在当前中国乡村振兴广泛被讨论的脉络下,仍有必要重新检视该理论,因为ABCD理论对农村社区工作而言是个启发性很强的理论。然而,本文认为,讨论理论的方式不应仅局限于解释理论自身的内容,而是应当将理论放置于某种时代脉络之中,来反思理论与理论外部的关联性,如此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的发展及其局限。

第二,尝试使用一个鲜少人使用的分析观点,即从理论外部——更为宏观的自由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脉络——去反思该理论自身的发展。采用此分析观点的原因在于,理论自身脱离不了当代重要的全球结构——自由贸易的全球化。它的影响力透过全球的自由贸易机制,如自由贸易协议、区域共同体及WTO体制,已波及人们的生产、消费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跨国/跨区的人才、资金与商品较之前更为流通;而跨国/跨区的人员频繁流动或可造成家庭解构而形成家庭问题;竞争力论述的强化下造成心理压力加重,等等。当城市空间因强化资本积累以利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国家进入农业的自由贸易体系时,这些因素必然都会影响到农村、农业以及农民原有的状态。尽管中国并非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但却无可避免地受这套自由贸易全球化的结构性影响。因此,分析该理论的生成和发展也应该注意这样的时代脉络。

第三,自由市场经济全球化影响着农业的发展.与生产型态,也相应地引发反自由经济论者的质疑,而这些议题也同时是ABCD理论发展的脉络。然而,几乎没有文章探讨在自由贸易体系下农业发展与生产的进程及与之对应的ABCD理论之间的关联性。具体而言,关于自由经济体制下农业发展与生产的理论或可见于农业经济学的文献,但社会工作领域却鲜少进行相关议题的跨领域反思。此外,也鲜有文章梳理ABCD理论所遭受的质疑及针对这些质疑所进行的反思。为此,本文认为,以跨领域及外部宏观结构对该理论进行反思可让社会工作跳出自身的局限,也有助于我们思考当前乡村振兴若运用ABCD可以产生怎样的思路。

基于上述理由,本文透过文献的梳理,检视运用于农村建设的ABCD理论与自由市场经济全球化下农业生产论及发展论的关联性,并讨论反自由经济论者对ABCD理论的批判,最后提出ABCD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反思。碍于篇幅,本文无意探讨ABCD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而是梳理这个西方理论的形成与自由经济全球化的关联,以及该理论曾经面对过的质疑,藉由这个反思来观察该理论曾经历的发展与问题,此对当前中国的乡村振兴必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自由经济下的农业发展论与生产论

西方农业发展论经历了外生发展论、内生发展论和第三条道路三个阶段,此乃内蕴于全球自由經济发展而相应发展而出的。它的发展路径值得中国反思。

西方农业发展观最初期出现的“外生发展论是一种现代主义的发展观点,即相对于城市的快速现代化发展,农村被界定为落后地区与供给都市粮.食的来源地,农村维持发展因此有其必要性。此对应于农业经济上的“农业生产主义(agriculturalproductivism)”,农业活动或更广义的乡村空间被认为主要供给城市或工业发展所需食衣物料生产,农村处于“现代化”下相对边缘化的地位。[5]在此,农业无法脱离资本积累运动的“束缚”,因此农地利用深刻嵌人到资本主义积累体制及调节模式下的空间生产逻辑之中。此模式的发展特色是城市为主体,农村为客体,农村发展取决于城市化的发展,甚至将农村变为城市,如此才能使农村从“边缘化”进人“现代化”,亦即将城市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成果(如科技、知识、劳力及成功发展模式等)移转到农村的发展上,以带动整体的经济成长。[6]

然而,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农村没落的负面效应及生态问题令人诟病,外生发展观受到严厉批判,内生发展模式便相应而生。过去追求经济成长的农村发展方式被认为过度简化农村结构多样性,并且忽略了公平、生态保育、生活质量与文化保存等非经济层面的重要性。[7]因此,农村发展逐渐由强调外生发展转向为建构农村主体性的“内生.发展(endogenousdevelopment)”。此发展一方面使地方达到自己想要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把利用地方资源所创造出来的价值重新分配在该地区内。[8]

推荐访问:为本 经济全球化 振兴 乡村 资产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