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全文)

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全文)

发布时间:2022-09-12 19:4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全文),供大家参考。

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全文)

 

 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准职业人”

  【摘要】

 通过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 寻找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准职业人” 的方法, 为职业学校培养合格技术工人找出路。

 本文就我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开展情况, 确立了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式培养模式, 收到好的效果, 焊接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且发展态势良好。

  关键词:

 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培养“准职业人”

  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从业前的教育, 如何让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吻合, 如何让学生成为企业的‘准职业人’, 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所谓“准职业人” , 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 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 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 即将进入企业的人。

 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心态, 严谨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习惯, 优雅的职业礼仪, 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 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

 围绕这个话题, 我们首先要确立“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 一切以社会需要和企业需要为准则, 致力于发挥学校的优势和潜力去解决企业用人需求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的过程。

 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 找到一条适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路子;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平台, 学生到企业实习, 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 , 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 职业道德、 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 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 实现了学生由会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

 一、 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是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招用技术人才的要求, 二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缩短成长周期, 三是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 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四是破解了教学“硬件” 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 解决长期以来技工教育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没有足够资金投入, 就无法做到培训教学设备设施与生产现场应用同步, 就无法满足企业对培训的需求, 培养学生也就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和主动性, 正所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三个零距离”, 即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 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 教育

 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 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就业是民生之本, 一个健康的人如果不参与社会劳动, 不为国家、 社会做事, 人生就会失去意义, 校企合作是解决就业的最好途径, 所以我们必须搭建校企合作“互利双赢” 的平台, 使学校、 企业、 学生三方受益。

 二、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 校企联合办学 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 共同培养技能人才, 合作中企业专家可到学校兼职授课, 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 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

 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 新工艺, 改进教学, 培养更贴近企业人才, 学生毕业即可上岗的工作, 大大缩短企业用人成长周期, 联合办学的另一目的, 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 实训场地, 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

 联合办学的优势很多, 但是, 学校和工厂毕竟存在许多差异, 学生缺少亲身体验再实践中的机会和工厂的氛围, 导致学生初到工厂因不适应工作环境而半途退出 。

 2、 订单式培养 “企业向学校订单培养” 模式, 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 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 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针对性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

 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 人力资源配置计划, 与学校签订“订单” 培养协议, 对学生实行量身定制, 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企业和学校商定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 实操标准, 实行企业冠名制, 实现招工与招生同步, 教学与生产同步, 实习与就业同步。

 “订单教育”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业, 使学生进校后就有归宿感, 也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实现以就业促招生, 以招生促发展的格局。我校 05 年 11 月份与木城涧矿 “订单” 培养的采掘电钳工、 地质测量工的32 名学生, 毕业后直接到木矿工作, 省去了在培养的环节, 学生到单位直接顶岗工作, 06 年 20 名采掘电钳工即将走上工作岗位、 07 年 16 名采掘电钳工专业的学生已列入订单培养计划。

 “订单式”

 培养办学模式, 虽然避免了培养上的盲目性, 但从“准职业人” 的角度它缺少了体验岗位这个环节, 学生到岗仍然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

 3、 建立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式培养模式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 双方都在为培养“准职业人” 这个准成型产品而相互考证, 学校既要保证培养技能人才的需要, 选择设备先进、 技术力量较

 强的企业作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 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甚至合作的目的就是推荐(安置)

 毕业生就业, 而企业在履行基本的社会义务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外, 更加关心建设一支相对稳定、 爱岗敬业、 技术熟练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把学校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实训基地的建立, 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职业素质, 达到技能过硬的教学要求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按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办学思路, 本着“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 的原则, 我校与鑫华源机械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建立焊工专业、 机加工生产实习基地; 实训基地由双方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

 第一阶段:

 我们让这两个专业学生尝试了入校后先到企业进行见习, 然后返校学习。

 尽管学生没有岗位生产技能, 甚至不会工作,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学习, 他们对工厂的生产环境、 生产状况、 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 产生了好奇心和许多疑问,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坚定了他们学技能的信心。

 这一目的达到后, 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解决他们的所有疑惑, 这样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 他们的积极性、 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学技能的热情高涨。

 第二阶段:

 经过在校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 学生有一定实战基础了, 开设技能课题, 第二学年抽一个月时间, 再到实习基地进行岗位训练, 让所学理论知识、 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以检验, 查找不足, 有针对性地弥补。

 通过实战训练, 学生在总结中写到:

 懂得了遵章守纪, 安全第一的含义; 开了眼界, 明白了技术标兵是练得; 知道了父母挣钱不容易, 吃苦受累方知父母恩; 后悔自己不珍惜时光、 浪费了青春; 为今后努力找到了方向。

 他们开始长大, 能为别人着想, 学着做人做事了。

 懂事做人的教育目的达到后, 再返回学校学习, 学生自理能力明显增强, 自觉自愿的学习, 苦练基本功。

 第三阶段:

 顶岗实习, 即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掌握了基本的岗位技能后, 第三学年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既可缓解学校里设备少的压力, 又可满足用人单位岗位用工需求, 学生去就能帮着干活, 学校可派专业教师进行跟踪管理, 共同完成培养计划。

 这种培养模式, 不仅为企业锻炼出一批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准职业人”, 而且教师与技术工人和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在一起,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强化, 专业知识水平上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对教学工作也是促进。

 三、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思路 1、 开展校企合作, 最关键的是选择企业

 在寻求合作企业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企业的核心技术, 企业规模及发展趋势, 然后针对我校的专业情况, 找到与企业的对接口, 切入点。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 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走出去请进来, 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学校的追求; 学校为学生“做媒”, 嫁到“好婆家”; 企业找到了专业对口, 能顶岗工作的人才, 学生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 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我们必须利用我们现有的优势, 扩大就业范围, 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业, 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 实现以“出口拉动进口” 的局面, 只有出口畅通了, 学校在企业站住脚了, 学校就有生命力了, 效益好的企业愿意与我们合作了, 宣传渠道自然形成, 进口问题自然解决了。

 目前我校还处在低层次校企合作, 我们应走出所依托京煤集团公司, 让大部分的学生能找到专业对口的企业, 好学生就业时就得去好企业。

 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学好学坏都一样的结果,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 不怕“嫁”不到好“婆家”。

 2、 搭建“两个” 平台 一是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 成员由企业领导、 技术人员、 学校领导、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 主要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设置、 职业岗位能力和制订校企合作教学计划, 监督检查学生学习培训的全过程, 协助安排学生实习, 推荐学生就业; 学校以指导委员会为纽带, 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获得信息, 企业也从中了解学校培养学生状况, 使校企联系得到加强, 促使双方的进一步合作。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联络员队伍。

 校企合作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培养模式, 联络队伍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可选派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 加强与企业合作企业沟通、 协调, 拓展合作领域。

 3、 全面实施“一体化” 教师培养 “打铁还须自身硬”, 有了先进的培训教学设备, 如何能更好地应用于技能培训, 为学生提升服务能力, 师资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们的学生基础差, 综合素质低, 为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我们选择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 加强技能训练, 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师既具有管理学生的能力, 又懂理论还能带实习, 我们现在已开辟教师第二课堂, 通过校本培训完成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同时, 开展校企合作, 我们可以有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掌握岗位技能要求, 参与企业技术改造, 了解企业技术发展,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加快学校“一体化” 教师建设。

 校企合作机制取决于学校培养学生的素质, 我们只有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构建以“出口畅” 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把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技能培训放在教学首位。

  四、 今后努力方向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 当前校企合作的阻力相当大。

 上述我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还是表层, 需要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职业教育和培训要想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 职业学校为基础, 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 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 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业内和社会各界共同探索, 特别是政府的支持, 企业和学校才能联手推动校企合作。

 今后, 我们将继续探索校企合作之路, 努力壮大校企合作队伍,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 为我校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张小建

 劳动社会保障部部长 《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 2007 年 3 月 9 日

 2009-9

推荐访问: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合作办学 探索 模式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