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9篇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9篇

发布时间:2022-10-06 11:00:05 来源:网友投稿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9篇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大学University2021年第32期总第526期基金项目院201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高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9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9篇

篇一: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University2021 年第 32 期总第 526 期基金项目 院2019 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高职院校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

 2019SJB796 ); 2019 年度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思政教育立项课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践融合探索—— — 以建设‘双基地’实践教学模式为例” (课题编号:

 GZSZ201907 )。作者简介 院 朱晓娟( 1975 —),女,硕士,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心理。双基地建设背景下“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研究朱晓娟(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3 )摘 要:

 基于双基地建设条件,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是为了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专业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素养;也是为了丰富思政课程内涵,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专业意识,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融合,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本文简要分析双基地建设背景、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重要意义,对双基地建设背景下“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进行了深入探究。关键词:

 双基地;思政课程;专业课程;融合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2-0152-03“双基地建设”源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要求,目的是进一步发掘校企双方力量,通过构建“校园 +企业”的双重教育基地平台,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丰富、有效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的文化基因、价值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融合,实现全方位育人;通过优化设计课程体系,发掘课程本身教育元素,组织开展基于“双基地”的“专业课程 + 思政教育”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课程学习、体会道德意识、形成价值观念 咱1暂 。一、双基地建设背景分析(一)政策背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的发展目标要求,“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育机制,合理布局,依托有关行业企业,国家再建设 1000 个、各地区再建设 2000 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装备水平、基础能力”,要求要“探索校企合作的‘双主体’模式,构建能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制,建设校企合作基地,实现校企双方的人员交流、技术共享、实习就业互惠共赢”。基于以上要求,各地区高职院校纷纷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深入探索校企合作的无限可能,建设“双基地”,致力于搭建具备“双主体”的专业教育实训培育基地,进一步优化校企系统育人模式。这种“双基地建设”之下的协同育人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行校企共育改革,是提升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二)双基地建设背景情况自 2018 年开始,地区各高职院校纷纷参与到双基地建设项目中,截止到 2020 年 12 月份,打造出了数十个间距教学、生产双重功能、具备校企双主体的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据了解,高职院校的双基地建设,是通过发掘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优势,明确企业需求与学校需求,促使企业与学校之间无缝对接,形成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增强了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在双基地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需根据不同专业的152。

 。. .。

 。

 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有关企业一起交流,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双证书”制度,引入行业的技术标准、人才能力标准,开发“双基地”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资源体系。在实际过程中,高职院校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合一等理念,提出了“校中厂” “厂中校”等“双基地衍生体”;之后推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活动,促使企业生产过程与学校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以发现,双基地的建设在极大程度上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价值,共享、交互了校企资源,且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满足了企业用人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咱2暂 。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发现“双基地建设”之下的教育模式存在以下缺陷:双基地建设将全部资源投入专业课程建设、职业人才培养、技能实训、企业岗位人才培训等方面,缺乏对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形态的引领与塑造,导致很多学生具备高超技术与良好能力,但却缺乏相应的职业价值观念与健康的职业思维。基于此,各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提出在双基地建设之上的“思政课程” “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方法,丰富院校教育的德育元素,进一步强化院校育人质量,培养具有正确职业价值观念、良好职业道德素养、高超职业技能与能力的人才。二、双基地建设背景下“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重要意义双基地建设背景下,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能有效弥补现阶段双基地建设对学生思想道德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同时丰富双基地的育人功能,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第一,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能够推进育人工程的升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能够更好地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融合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整合学校的思政教育、专业教育资源,促使思政课程走进专业课堂,塑造学生价值观念,提升学生道德素养,让学生能够同时实现智力与素养的发展。第二,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能够有效实现育人目标。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深化高效教育目标,立足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改革。此种情况之下,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职业技能,还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三观、端正的品性。在融合的过程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一致,此时围绕兼具思政与专业元素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能解决现阶段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的情况。通过这种方法,高职院校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职业态度,更有效地实现育人目标 咱3暂 。第三,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能够充分发挥“双基地”的建设价值,凸显“双主体”的育人意义。在实际过程中,将二者相融合,不仅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还意味着在实训环节、企业实践、基地活动中全面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 “动手操作完成任务” “参与专业课的项目活动”等不同的场景中,均能够接触到思想政治元素,让学生“一边做一边感受其中思想”,进一步丰富双基地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双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三、双基地建设背景下“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一)立足专业课程本身,探寻有效契合点高等双基地背景下,开展“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高等院校要立足专业课程本身,寻求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从各个契合点出发,构建融合课程体系框架。举例分析,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融合中,院校可立足本专业的财务管理岗位人才需求,分析本专业课程的人才标准,从“财务管理法律意识” “财务管理道德意识” “岗位责任意识” “财务管理与其他部门的配合意识”等角度入手,进一步衔接“法律观念教育” “专业道德教育” “社会道德教育” “团队协作教育”等思想政治思路,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构建基础体系框架,为之后开展融合教学提供支持。再举例,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专业”中,可提取课程本身的思想政治契合点:网络行为规范、软件设计的道德要求、商业隐私的保密原则、雇佣关系之间的契约意识等。这样的融合体系框架,是融合教育活动的基础,能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软件设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认识到维护客户隐私、规范使用网络、规范使用自己技能的重要性,从道德角度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一定认知,从而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咱4暂 。(二)提取专业课程零散元素,组织主题活动兼顾“双基地效应”双基地背景下开展“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建议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提取专业中不同课程的零散元素,优化设计融合教育活动,提出不同的融合教育主153。

 。. .。

 。

 题,让学生在主题指引之下参与到基地实训中,进一步发挥双基地的效应。在会计实务课程中,存在大量的实践课程,学生需要进入“双基地”中参与实训,此时教师可与企业人员进行沟通,在学生的各项会计实务实训项目中融入一些德育元素。举例分析,学生需要参与“数据的整理与运用”会计实训课程,此时提取课程元素为“数据”,可以引入“数据出现微小的错误,其他人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 “自己是最后的数据核对人员,但是前几个环节基本不会出现问题,这里我要不要放松要求,随意看看就提交呢?”等“思政考验情境”,且根据学生做出的不同行为对其进行评判,让其直接影响学生本次实训的分数。通过这种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基地实训活动中,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专业的职业岗位道德要求、岗位价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产生个性化、鲜活的理解。(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实践活动强化“双基地”教育实效双基地背景下开展“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融合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认知、树立价值观念、锻炼知识与技能,充分凸显“双基地”的教育效用。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阶段性设计,分别为“活动前” “活动中” “活动后”环节,在不同环节中设置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主题,比如:在活动前环节给学生播放“机械维修的疏漏”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不规范作业、不遵守规则产生的巨大影响,以现实事例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实现融合教育目标。在活动之后,教师统一安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有的学生撰写过程实录,有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小品,有的学生创作一首职业道德之歌等,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对这种实践活动的感受,让学生加深自己的认知,强化思想素养,进一步强化课程的融合教学成果。(四)不断创新课程思政融合方法,发挥就业辅助合力双基地背景下开展“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建议要积极创新融合方法,以不同的融合方式推进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落实实践育人、立德树人的任务,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双基地的就业合力。在实际过程中,建议高职院校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理实一体化的线上虚拟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习网课、完成线上操作任务等方法,参与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中,在丰富的活动中巩固理论知识、练习操作技能、强化道德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咱5暂 。另外,还可将财务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专业、物流专业、幼教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虚拟平台”的形式展现出来;就是指利用现代技术设计虚拟“社会环境”,在其中设置“参与社区义工活动” “完成幼儿的线上授课” “按成远程企业给予的财务实务任务”等活动,设置达成任务标准的参数、学生不同行为的数据分析模块等,精准分析学生的实践过程,将这些作为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活动。之后,还可将线上平台的活动分析结果传递给合作企业,以便合作企业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更深入地参与到“双基地”的建设中,发挥校企双主体教育作用,提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对接水平。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双基地建设条件之下融合“思政课程”“专业课程”,需要高校立足专业课程角度,提取思想元素、专业课程元素,设计具有德育教育作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同时接受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与价值观念。在今后的高职院校发展中,要始终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主动探索不同课程中的融合之路,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拓宽学生视野,辅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价值观念、道德素养、创新创造意识的专业人才,凸显二者融合的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金兰.“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的融合—— — 以基础日语课程为例[J]. 长江丛刊,2021(07):173-174.[2]马旻. 课程思政与职业素养融合的高职现代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探讨[J]. 广西教育,2021(07):79-82.[3]曹利.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J]. 新课程研究,2020(27):86-87+90.[4]孙文娟.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策略研究—— — 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9,10(04):11-13.[5]重庆立项建设 60 个教学生产高职“双基地” [J]. 教育科学论坛,2019(15):14.(责任编辑:陈华康)154。

 。. .。

 。

篇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dquo; 课程思政” 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产业与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大批可靠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

  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要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掘具有不同专业课程特点的“思政资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例如在机械专业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形成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 ;②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③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在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内容:①?诚信:诚实守信 ;说老实话,做老实事;②友善:同学之间团结、包容,互助、合作 ;③爱岗 :热爱自己的专业 ;④敬业 :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

 在教学方法上:①结合课程要求,平时考勤、作业等,要求学生从诚信做起,不抄袭别人的作业,不弄虚作假等。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使学生之间互相团结,相互帮助,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友善合作精神;③通过学生动手自己加工产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喜欢自己的专业;完工后整理工具,清除垃圾等,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达到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广泛讨论、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全方位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

  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价值引领”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和责任,其他专业课程则只管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这是“思政课”与专业课程之间产生“两张皮”现象、各门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合力难以形成的一个重要根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针对这一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痛点”,强调所有的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也有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这就要求,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应以“课程思政”的新理念为指南,每日“三省吾课”:知识传授明晰否,能力提升落实否,育德功能实现否。在反思中改进,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因此,“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一方面,高校要坚持“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德育和素质的要求,并以此为标准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标准。当前,许多高校的工科专业正在推行基于这个协议的专业认证,以此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这种从学生毕业标准出发来制订并实施教学方案和计划的思路,值得“课程思政”改革借鉴。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千禧代”学生即将进入高校,他们成长在一个思想舆论相对多元化的时代,网络和社交媒体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过程。因此与以往的在校大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四个正确认识”立足当下世情、国情,透视历史、现实和未来,激发学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引导学生了解目前世界各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对激发广大学子的报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德国提出了工业 4.0,中国提出了 “中国制造 2025”等国家发展战略。纵观全球,谁能把握信息革命带来的机遇,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

 赢得未来。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敢于担当,投身国家信息战略布局,打造信息产业制高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适合一个学校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未必十分适合其他学校。为此,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基于人才培养特色、针对学生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标准,是保证“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则。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新尝试,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特色,也具有不同的课程思政资源,要达到理想的立德树人效果,还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篇三: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3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技资讯2020

 NO.29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 技 教 育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03-5210-2830浅谈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①何晶(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1147)摘

 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大胆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将教师支部党建和课程思政改革互通融合,积极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中去。关键词:课程思政

 融合

 立德树人

 支部党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0(b)-0123-03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HE Jing(Chongqing Yout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ongqing, 401147

 China)Abstract: On March 18, 2019, General Secretary Xi presided over the forum for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Beijing and delivered an important speech, pointing out that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unity of explicit education and implicit education, ta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contained in other courses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realize all-round education of all staff." This requires teachers to boldly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egrate the party building of teachers" branch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curriculum, actively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Party members and teachers, and integr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Moral education; Branch party building ①作者简介:何晶(1982—),女,汉族,重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数字图书馆。1

 “课程思政”的由来2016年12月7~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就意味着不仅是思政课程具有思想政治育人功能,其他各门课,甚至各个专业课都有必要在课程中强化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责任育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至此“课堂思政”概念由此而来。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全国教育系统和广大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教育工作者更是认真践行新时代由“思政课”到“课程思政”的变革,在自己的“责任田”上积极做出努力,为“课程思政”的具体落实贡献力量,“课程思政”得以快速发展。2

 “课程思政”的内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体目标,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为保障机制的高校新兴育人模式,旨在引导高校从“教”走向“育”,将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

 124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技资讯2020

 NO.29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 技 教 育革、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方式改革,创建多元、普惠、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宏伟目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3

 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3.1 专业课与思政课关系认知偏差眼下很多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往往都会看重学生的专业技术素养和专业课成绩,而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和重视,因此使得很多学校对此也直接忽视,对于专业课和思政课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正确审视。3.2 思政课程内容较为陈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内容陈旧,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并且这些教学内容也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思政教师也不能根据当前的形势对政治思想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更新,这样就会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失去了应有的意义。3.3 思政课教学方法有待改善由于高校的思政内容相对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教师还在采用传统落后且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出勤率,同时还会对思政课教学效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4

 思政课和专业课融合的必要性4.1 大学生思想认知多端性的需要从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来讲,高校大学生的“认知”“内化”,具有多端性。在当前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几乎每天都浸润于“课堂·校园·社会”三维立体环境中,在这3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下,让高校教育变得更加立体化。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正是一个立体且开放的过程,促进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思考维度的发展。4.2 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并不是相同的东西。也就是说,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如果要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就必须要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加以磨练融入、认知、体验等,才能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一定的提升和固化。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积极开发外界的教育资源,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环境。4.3 可以促进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依旧处于孤立状态,这样势必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可以为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提供良好条件,如学生党建团建工作、校园文化打造、学生工作、学生社会实践、国防教育、就业指导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学校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高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协同性,这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4.4 有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多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并且校学生处、校系党总支部等也只会重视学生管理工作,这样就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因此要想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点,有效保证了大学生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5

 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要点5.1 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基本路径,课程设计要切实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围绕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围绕学生想学什么,围绕学生愿意怎样学来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平台。教学内容改革,注意前期调研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充分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术道结合”。教学内容改革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特别需要结合专业课程本身特色,提炼出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民族自信、人文精神、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转化成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有效载体。教学方法改革,主要任务是增加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师生互动,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讨论式教

 125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技资讯2020

 NO.29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 技 教 育在课堂上教师对这些细节已进行展示,学生的感受会更加深刻,然后教师让学生以此为主题上台演讲,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奖励,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用心感悟生活,将生活中得到的素材融入写作之中。3

 结语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小学语文教师要为课堂注入生活气息,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学会感受生活并热爱生活。参考文献[1]

 古丽巴尔勤·马麦塔洪.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教育,2017(2):224.[2]

 安玮.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8):74-75.[3]

 陈晓燕.点击“生活语文”刷新精彩课堂——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6):19-20.[4]

 郑若南.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反思[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3):197-198.[5]

 潘金玲.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9):114,116.[6]

 刘芳.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40.[7]

 吴梅.取生活之源,活教学之水——例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12):58.学、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项链式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等,以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2 以教师为主导“课程思政”最终实施者是教师,如何有效解决教育者先受教育的问题,如何有效引导高校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转变观念,落实“三全育人”的总体要求,自觉的将思政要素融入专业课程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就应该增强教师对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论述的深入了解,统一思想,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支部是学校党建工作的基础阵地,是广大教师思想政治引领者,也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将教师支部活动和“课程思政”建设融为一体,实现两方面良性互动,把“三全育人”要求纳入党支部职责范围,把落实立德树人纳入党支部组织生活,邀请非党员教师参与党支部“课程思政”建设活动,可以广泛统一思想,引导教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意识,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中常态化制度化,真正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5.3 以制度为保障“课程思政”不是一句空话和套话,要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程思政”的学习,提高自身道德素养;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做好“课程思政”的思考和践行,必须设置一系列激励机制,努力打造品德兼优学生、思德优秀教师,让涌现出的模范践行者引领全校

 “课程思政”大改革,彰显标杆效应。

 6

 结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现今全国上下各大高校“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正逐步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动实践更是释放出无穷能量,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大踏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参考文献[1]

 毕鹏飞,罗萍. “课程思政”工作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27):41-42.[2]

 陈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1):37-38.[3]

 何晶.翻转课堂中使用的智慧学习平台比较研究[J].江苏: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156.[4]

 田维宽高职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运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5):127-128.[5]

 吴桂英.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思考与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5):133-135.[6]

 孙燕华.创新教学管理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9(5):55-59.(上接122页)

篇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现代交际·2021 年 11 期[ 基金项目 ]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20—130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20201009—7);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一流课程建设项目(2021)。[作者简介]廖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图形图像处理、服务计算、智能优化算法等方面;柴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图像处理。浅析专业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廖

 宁 柴

 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摘 要:

 将思政元素引入课堂教学,是当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要从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教师思想意识、加强思政与课程的融合、改进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研究,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目前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关键词:

 思政元素

 应用型本科

 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1)11-0056-03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其目的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中。[1] 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教师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方向,有意识地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行和素养,赋予专业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重任。在继续巩固思政课程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推动课程思政广覆盖,并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各种专业学科的育人成效。[2]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作为应用型本科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现代思维、健全人格的应用型人才,致力于成为一所区域优势明显、国内声誉较好、特色鲜明的新型大学。学校重视文化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3] 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渠道建设,发挥思政的隐性教育作用,树牢学生的政治意识、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筑牢爱国主义根基。接下来,作者以所授课程为例,阐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在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计算思维和工程素养培养的启蒙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结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以及计算机类专业“宽口径人才”培养特色,把培养德才兼备的本科复合型人才作为课程建设目标,不断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课程建设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将立德树人的思政育人目标写入课程教学大纲,认真落实每一节课的思政目标,加强教师团队的课堂教学监管;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无缝融合;加强教学团队的政治觉悟,与时俱进地持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不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此同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式、案例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设置和教学大纲相对应的思政评价比例,以学生的获得感为考核检验标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深透地理解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算法,培养了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可以编制高效可靠的程序,为后继课程奠定了基础。通过凝练课程中的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培养了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强化了工程伦理教育。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认知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程序设计能力;明辨是非能力。二、提高教师思想意识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 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来的,各专业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教育和专业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结合,真

 57浅析专业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元素(二)有效挖掘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环节和内容模块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凝练本课程中的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中。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1.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思政教育如树和二叉树这个知识点,以李克强总理对青年学生们说话中提到的: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引出教学知识点,强调学生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练好基本功和培育创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将来可以触类旁通。2.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展示思政元素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加入课件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比如利用动画展现单链表烦琐的插入与删除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动脑筋,勇于探索。3.提升思政元素的亲和力让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大学生思想发展的需求和期待。通过网红奶茶店排队的图片,引发学生话题讨论,从而引出本讲队列的概念,重点强调队列先进先出的运算规则。4.抓好实践育人,培养创新精神将思政教育中对个人精神品格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实验实践环节过程中。对于在程序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无畏精神。(三)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应该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学科特色,通过开设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过去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套多模块、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1.基础强化实验模块以程序设计思维培养和语法规则的巩固为训练目标,让学生在大量的基础性练习中,熟练掌握各种工具软件,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2.应用研究实验模块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科研项目,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应用实践技能。为将来走入社会,走进软件开发企业,奠定实战基础。3.综合设计实验模块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突破课程内容的局正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帮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5]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让《数据结构》的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无缝连接,开展探索性的实践工作。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才”,也要强化“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之中,做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在工作生活、教学科研过程中,挖掘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和资源,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能力、算法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其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国家、社会、单位、家庭四个方面均满意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思政成败的关键在于授课教师的思政水平,加强教师的认知能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成为课程思政改革的首要任务。《数据结构》教学团队在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首先,通过专家讲座和专题培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帮助教师认清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激活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思政的内在驱动力,让任课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达成统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使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发挥育人功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其次,举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并推荐教师外出参加高级别的比赛,通过教学竞赛,促进交流和学习,拓展思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后,组织听课、评课活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交流和比赛,从实践中提高认识,做好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三、加强思政与课程的融合挖掘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要以授课内容为出发点,找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的映射融入点,做好两者的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扩大思政元素的范畴不要把思政元素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涵盖的内容,所有包含“真、善、美”的事物,贴合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有积极意义的榜样人物、国内外热点事件都可以作为素材。只有思政元素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才能落实课程思政要求,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58现代交际·2021 年 11 期学进行考核加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不能提出问题的同学积极思考,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课程学习的信心;课后作业按一周或一阶段的方式布置,在课程开始时结合本门课程的设计提出综合性问题,结合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利用课程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的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结合方式。每项作业均建立考核标准,并严格考核,通过考核结果的反馈,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责任意识。目前,《数据结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明显,通过学院、学校各级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展示成果,得到了学院同行较高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期中和期末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反馈比较满意。本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改革同时也在本学院的《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语言》和《软件工程》的课程中试用,基本覆盖全院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五、结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须围绕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这个关键点展开,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以全面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为基础,深度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真正把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水平、专业技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参考文献:[1] 许涛 . 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N]. 光明日报,2019-10-18(1).[2] 朱广琴 . 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 [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32(6):84-87.[3]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涉 外 学 院 简 介 [EB/OL].(2021-02-06)[2021-04-15].https://swxy.csuft.edu.cn/xugk/xyjj/201905/t20190526_87210.html.[4]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2016-12-09(1).[5]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N]. 人民日报,2019-03-19(1).[6] 沈文骥 . 课程思政背景下数据分析基础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35-39.[7] 廖宁 . 泛在学习下独立学院《计算机图形学》混合式教学构建 [J]. 高教学刊,2018(14):127-128+131.责任编辑:刘健限,突出学科知识融合,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采用项目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系统开发能力、管理和决策能力、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项目组设计应用型、实践性强的课程问题和以案例体系为主的实验教学大纲,以“课程问题”为引导,突破过去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做法,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方法,通过分层次、多模块的教学,构成数据结构课程学习体系,在前期的教学环节为数据结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数据结构相关知识的拓展提供条件。[6](四)改进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持续更新课程思政内容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教师为主导,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增强迎难而上、甘于奉献、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树立严谨、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为主,“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法为辅,结合应用实例开展教学,每节课根据内容的需要设计中心讨论问题,在讲述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参与课题讨论。教学过程围绕课程知识内蕴含的中心问题展开,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和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推进,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形成协同效应。[7]四、改进课程评价体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数据结构》课程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摒弃了单纯的知识掌握模式,采取从课前、课中到课后全过程考核的方式。考核的内容除了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学习的态度,合作沟通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结合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思想,课前提供教学资源要求学生进行新授内容的学习,并设置任务清单和检测试题,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课中讲授要求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情况,进行问题反馈,邀请全体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建立辩证思考的能力,对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的同

篇五: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课堂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122摘 要:

 《新媒体运营》课程是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做为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影响与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本文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从《新媒体运营》课程思政的实施思路、改革措施、教学设计、融合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对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有效融合。关键词:新媒体运营;课程思政;有效融合一、 《新媒体运营》课程介绍《新媒体运营》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群二年级学生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的学习内容旨在介绍新媒体平台的实操技能,重点介绍新媒体运营过程中的文案编辑、图片处理、视频剪辑、表单应用、数据分析、活动策划等内容。二、 《新媒体运营》课程思政实施重点措施(一)

 《新媒体运营》课程思政实施思路《新媒体运用》课程整体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授学生利用新兴媒体平台,如网络视频、微信、微博等开展营销活动,由基本理论的讲授、新媒体的基本使用方法的培训、学生实训和考核四个部分组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推进课程融合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改革,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在课程各个教学章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在教师讲授环节加入知识拓展、在学生操作环节加入思政主题等形式,将理论知识与思政要素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法律教育、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二)

 《新媒体运营》课程思政目标浅析课程思政与《新媒体运营》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白莲(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710100)课程专业目标①掌握新媒体类型的基本概念、含义、原理。②掌握数字新媒体、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传播方式、特点以及发展趋势。③培养学生主动搜集素材、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源的能力。④培养学生的自学自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课程德育目标①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②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与逆境。③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不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④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地理想和信念,增强国家自豪感。(三)

 《新媒体运营》课程改革措施1.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能够保证课程教学贯彻落实,能够实现全员、全过程以及全方位育人的目标,那么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水平。课程思政教育要实现贯彻落实,第一应努力提高课程老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积极在上课时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习惯给学生讲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各个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不同级别的教育大会相关精神、时政热点等思政内容,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三观,明白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2.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效融合,找准思政融入点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借助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内容是专业性、技术性知识体系的体现,师生通过教学内容形成对话、交流、共感,并经由知识的分享上升为价值观念的分享和碰撞。教学内容建设主要包括课程标准、辅助教材和教学资源包等。课程思政改革对《新媒体运营》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革和更新,将爱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法律教育、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思政内容,从学情出发与新媒体运营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分析,整理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内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依托于思政融入教学案例的教学资源建设,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新媒体运营的案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置身于案例的实践讨论,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进行专业技能学习的基本精神教育、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纪律意识、专业化的职业精神塑造。在《新媒体运营》课程考核时要结合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增加对课程思政如职业道德、法律知识、法规意识等与电商运营人员紧密相关的思想政治素养考核。在平时考核成绩中也可注意记录和考查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体现的思政素养。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思政课堂123三、 《新媒体运营》课程思政内容有效融合路径探索(一)

 《新媒体运营》课程思政内容教学途径《新媒体运营》课程从教学实际以及市场时间出发,为了更好的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节选了教学内容中的4个重点章节,以“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课程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1.工匠精神《新媒体运营》课程是以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为主要学习途径的课程,其中实践课时占到课程内容的60%,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其基本内涵包含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是新媒体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的表现。正基于此,在教学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通过学生身边的案例让学生们看到了中国“工匠人” “怀匠心、铸匠魂、守匠情、践匠行”的工匠精神与精益求精的态度。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运营》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需要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来进行教学活动,这对国家、社会、个人等全方位都有很积极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和个体看到了新媒体在品牌塑造和传播、产品销售和变现、数据收集和分析、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优势,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打造私域流量、借力公域流量、对标商域流量已经成为组织机构和个体商业活动时的必然选择。正式基于对课程的研究,其教学内容需要让学生明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以及在新媒体平台上个人诚信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公正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层面的要求是相通的,并不独自存在。(二)

 《新媒体运营》课程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组建《新媒体运营》课程教学团队以课程本身为基础,逐步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在《新媒体运营》课程教学团队副教授4人,讲师4人,助教1人,并聘请思政课专业教师1人,人均年龄34岁,组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的年轻教师团队。通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说课、听课等形式,探讨将课程思政与《新媒体运营》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研究反馈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课程团队教师的育人能力。进一步加大开展“理论+实践”两条腿走路的“双师型”教师,理师资建设,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重点、以企业兼职教师为纽带、以“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为核心的具有结构优、素养高、能力强的教学团队。(三)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其实就是将行业、企业、学校融合为一体。教师不仅要解了目前行业、企业的前沿,还要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群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然后将企业需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相对接,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随着数字化经济不断发展,我们都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师以前学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要求,教师能够走学校,走入各个企业,了解到各个行业发展前沿,各个企业的新理念、新水平、新技能,同时在与企业人员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真正了解现在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企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达什么样的内容,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能够反映当前生产现状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学服务于中小微企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四)建设完整的思政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1.打造《新媒体运营》线上+线下教学体系结合信息化网络平台,积极打造《新媒体运营》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借助互联网平台+线上课程的形式,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对我们的教材、教法进行改革创新,在目前项目化教学,活页教材等方面不断突破,以符合高职教育的新思路。2.信息化教学应用当然随着我们的学生成长在5G时代、大数据时代环境下。教师也要不断的去学习一些新的信息技术,比如在线开放课程的制作,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等等,更多的更符合学生口味的教学方式与方法。(1)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课程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化、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2)进一步充实课程相关教学资料,利用蓝墨云班课、云课堂等多种信息化教学软件,在《新媒体运营》课程上公布。(3)建成一个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化教学平台,将所有教学资料在平台上公布,使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并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五)课程考核大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趋于成熟、发展变化很大,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从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来看,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方面的提升仅是专业课程一个培养维度,使学生养成专业性的素养和品格更为重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必须在具体的社会政治情境中施展,目的是要服务于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合作,构筑师生课程思政的基本共识,使课程思政由单方向的灌输转变为师生认识 的共同升华,为之后的课程思政项目打下基本思想基础,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课题项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立项项目《新媒体运营课程思政研究与探索》(SGKCSZ2020-1198);陕西职业技术学院2020 年度院级教科研项目立项《实战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新媒体运营》课程为例》 (2020YX042)【参考文献】[1]洪宇.思政教育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智库时代,2019(13)[2]冯立功.互联网经济时代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本科“双创”教育的路径探究[J].现代营销,2019(5)[3]李靖,李储东.双创课程思政教育的体系架构及理论价值[J].高教学刊,2019(16)[4]林筠颖.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6)[5]刘佳.“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5)

篇六: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前言课程思政指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1]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育相融合是目前的热点问题 [2-4] 。高校要在各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技巧性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立德树人水到渠成。“电气CAD技术”是电气专业一门专业任选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电气绘图和设计的基本知识,并以项目化的理念培养学生将各种电气图纸用Elecworks表现出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该课程主要通过“打包机电气控制系统”这样完整的项目进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该课程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对每个知识点究其根刨其底,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知识点中去。本文以“电气CAD技术”课程为例,讨论如何从教师素养、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多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和专业知识教育“去思想政治化”现象。金陵科技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专人专育,由思政教师担任学生“三观”培养的导师,而专业课由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在思政教师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讲思想政治,没有和专业知识结合,这样单纯的理论性学习使得学生不能深刻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同样的,在专业课教师看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就要专注专业知识本身,他们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消化、运用及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上。长期以来两者一直是分离的,育人模式存在“两张皮”现象。“两张皮”现象的存在,一是传统的授课理念根深蒂固,专业教师没有创新意识。二是有些专业教师本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不够高、意识不够强。三是受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禁锢。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是职称评审的指标之一,专业教师缺少动力。四是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政治理论的渗入、爱国情怀的传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融浅谈高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杭阿芳,刘旭明,吴 敏(金陵科技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摘 要]针对目前课程思政这一热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及意义,以“电气CAD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师队伍、激励政策、课程大纲、具体知识点思政元素切入、教学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给出了一种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思路,以期达到一种隐性协同思政的目的。以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理念,建立正确的“三观”和爱国情怀,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的。[关键词]课程思政;电气CAD技术;协同效应[基金项目]2019年度金陵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课程思政专项)“‘新工科’背景下新兴应用型高校电气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KCSZ2019-4);2020年度金陵科技学院立德树人研究项目“以支部建设推动专业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JIT-LDSR-202005);2020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2019-R-78056)[作者简介]杭阿芳(1980—),女,江苏南京人,硕士,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控制工程与电力电子研究。[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1)16-0165-04 [收稿日期]2021-01-18—— — 以“电气CAD技术”课程为例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Apr. 2021No.162021 年 4 月第 16 期165 - -

 合后的有效检验机制的建立还需要构建和评估。五是如何将专业知识点中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并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程中去,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是个挑战。总之, “两张皮”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判断力以及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思想道德素养,也更不利于学生树立专业知识为时代服务的意识,育人效果大打折扣。三、融合方案(一)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教师是课程思政的落实人、执行者。因此,学校要定时定期地开展思政教育研讨会,对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培训,专业课教师在培训中要打开思路、互借经验、集思广益。研讨培训会不仅要激励教师进行专业课程思政的积极性,还要明确指导教师如何在专业教学中采用立德树人的视角来看问题,让教师深刻地结合自身课程的特点来谈课程融合,多激励、多学习、多借鉴,通过氛围构建、研修培训、经典思政案例分享等,让教师对专业课与思政融合形成内在需求,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2.构建思政教师队伍。有效的“三全”育人,离不开优质的思政师资队伍,这个队伍要有主导者、引领者、协同者、协调者,相互配合。学院党政领导是进行专业课程与思政融合的主导者,他们有宏观意识、大局意识,站得高、看得远、理得清。思政教师是引领者,他们有丰富的思政知识、熟练的思政教学能力,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素质教育的先行者。专业课教师是协同者,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要素,实现专业课程思政全覆盖。辅导员则是进行专业课程与思政融合的协调者,起到衔接和补充的作用。思政队伍成员只有各担其职、深化管理与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养。(二)设置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政策有效的管理和激励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明确工作的走向,因此,高校可以出台一些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加快融合工作的进行。首先,高校要大力宣传思政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高校教师的责任感,奖励和表彰一些在这些方面做得突出的教师,让高校教师有目标、有方向、有榜样。其二,高校可以开设一些专业课程与思政融合的项目申报,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大力推进,作为年终考核德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进行目标管理。其三,高校可以从多角度提高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融合事务的级别,让该事务在各项工作中占一定的比重,从而让进行这些事务的教师劳有所得。其四,高校可将思政要素纳入职称评审中,作为竞聘职称可选指标之一。其五,随着专业课程与思政融合课程的增多,所要处理的事务也会越来越多,高校管理部门需要设置合理的管理条例、管理方法和监督实施机制。(三)“电气CAD技术”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思路和方案“电气CAD技术”为电气专业一门专业任选课程,共32学时,以4课时为一次课。课程以“打包机电气控制系统”这个完整的项目进行授课,将完整的项目拆分成多个子项目,每次课学生均要动手绘制完成整个项目的某个子项目,教师授课以演示、视频、讨论等方式贯穿教学。针对目前专业课程与思政融合的要求, “电气CAD技术”与思政融合的思路和方案如下。1.课程大纲的调整。该课程专业目标:其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Elecworks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完整完备的绘制电气图纸,具有一般电气工程图纸的初步工程设计能力。其二,要求学生设计出能进行生产实际应用的2D/3D控制柜。其三,要求学生熟悉常规电气工程图纸的设计规范,使得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的能力。其四,使得学生具有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根据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的要求,确定该课程德育目标:其一,要求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忠于职责、诚实守信的能力,学习培养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其二,要求学生传承奋斗、爱国、进步、科学、团结的革命精神,具备大局意识、全局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电气设备能够综合各方面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绘制和展示。在第一章讲授前言、安装、启动与基础配置时,满足专业目标(1)(3)和德育目标(1);在第二章讲授布线方框图绘制时,满足专业目标(1)(3);在第三章讲授原理图绘制及管理时,满足专业目标(2)(3)和德育目标(2);在第四章讲授清单管理教育教学论坛 2021 年 4 月166 - -

 时,满足专业目标(1)(3)和德育目标(1);在第五章讲授2D机柜制作时,满足专业目标(1)(2)(3)(4);在第六章讲授3D机柜制作时,满足专业目标(2)(3)(4)和德育目标(1)(2)。2.教学知识点的思政元素融入。在知识点中寻找思政元素,并将其切入课程教学中,使其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思政元素在融入过程中不能机械地政治说教,不能与专业教学分离,要做到自然、隐性地融入。笔者专注在电气CAD制图过程中穿插德育教学资源,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学生。具体如下。在第一章讲授制图规范和标准时,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为切入点,讲述严谨、守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务真求实、踏实认真、守法守规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作风,并以此引申“没有制度,则无国家”的道理,引导学生将来走入社会中怎么做人、做事,这样的延展教学自然无痕。同样对于图纸的涉密性问题,可讲述中外在军事上战略部署泄密、科技上技术核心泄密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教导学生讲诚信、守信誉,对绝密事务不介绍、不宣扬、不泄露的职业操守,做到守口如瓶。在第三章讲授设备型号制作时,从设备库中国产设备型号录入缺失或不完备这个点切入,讲述中国产品自主研发的困境、阻碍,无数科研人员在科研道路上从迷茫到自信、坚守、努力、奋发的历程,以及中国产业的前景与国际地位,激发学生勇于奉献、维护国家主权和声誉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继承无数前辈不惧困难、迎难而上、有耐心、有毅力、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在第四章讲授电缆、电线、设备清单时,讲述选材的合理科学性,选材既要合乎要求,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又要不造成浪费。从几个案例出发,带领学生算一笔经济账,让学生明白浪费带来的损失。这种损失可以从经济战略扩展到社会意识形态,培养学生环保节约精神,唤起学生的良知意识。讲到图纸的审定时,可讲述图纸错误导致实际工程中系统短路,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人身事故的案例,说明审图可以培养学生专注细致、严谨踏实等优良工作作风,将工作的精准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等价起来,让学生做到不吝啬精力和时间,勤于反复核对修改图纸,以工匠精神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保持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在第六章讲授3D柜制作时,由于学生会出现不关注之前绘图信息,导致后续整柜制作错误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引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形而上学思想的局限性,让学生感悟部分与整体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立足整体,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养成科学的辩证思维思想,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对于自动布线这部分知识点,涉及布线规则的运用、反复的布线测试,引入爱迪生千次实验的故事,教育学生遇事不气馁、不怕挫折,勇于尝试、敢于实验、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和精神境界。3.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1)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将授课讲义、教学视频、PPT及讨论题上传到学习通中,学生通过终端自行查询学习内容,做好核心内容的预习工作,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便于提高课堂效率。对于一些有技巧有难度的绘图知识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预习,预习要点提前通过学习通布置。分组时每4人一组,成员组成兼顾学习能力各个层次的学生,兼顾性格特点、语言表达等不同面的学生,通过组员之间的配合,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2)课中。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过程避免生搬硬套,授课要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有的知识采用边讲边演示的方式进行,有的知识采用视频观看的方式进行,有的知识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过程中主推翻转课堂的形式,例如在进行PLC控制电路的绘制教学时,教师需要合理分配这部分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转换成几个绘图问题和思政问题,让每组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然后带着问题在课堂上用讨论、演讲或者绘图演示的形式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让教师成为教学的“导演者”,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3)课后。适当的课后练习,能帮助学生强化学到的知识,课后思考题的布置便于学生整理有难度知识点的绘图要领,从侧面强化绘图记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设置课后在线测试,进行多维度的知识强化。关于具有思政元素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相关引导后,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自行查阅相关内容,从互联网中汲取养分,提高自身的思杭阿芳,等 浅谈高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第 16 期167 - -

 想境界和政治素养,每组学生最终可以用小论文、小演讲视频以及漫画的形式来呈现学习成果。多形式的学习效果呈现让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课后的拓展学习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自主学习模式。4.考核系统的思政元素融合。“电气CAD技术”重视平时每次课堂的学习,因此考核也重在平时。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实践项目考核和结果性考核三部分,总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30%)+实践项目考核成绩(30%)+结果性考核成绩(40%)。过程性考核成绩主要由专业知识、思想政治品德两部分构成。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成绩来源于课堂表现、课堂提问、在线测试、思想状态、自主学习成果等。实践项目考核对“打包机电气控制系统”的6个子项目分别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图纸绘制和报告书写。结果性考核需要学生自行选择某个工程进行电气制图,主要考核绘图、报告、答辩和职业素养。思政元素融入考核系统中,可以促进学生重视职业道德、思想政治、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考核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守时守纪、自我管理、团结协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意识。四、结语综上所述,本文以“电气CAD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

篇七: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素质教育 2020 年 10 月第 6 卷第 20 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2] 。但是整体而言,大部分学校目前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大家了解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和意义,但是对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专业教学的互融互促机制理解得还不够深入,实践研究还比较滞后,需要进一步建立系统化的思政教学体系。一、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内在联系大学思政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教育 [3]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思政课程理论性强,更具系统性、普适性和专业性。然而在长期的思政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思政课程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教学内容上实践的内容偏少,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针对性偏弱,就教学形式而言,部分学校过于保守,创新性不够,从教师队伍来看,思政教育教师主要包括专任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部分党政管理干部,而更广大的优秀教师并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思政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政课堂上,教学时间和空间都不足。因此,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引入思政教育体系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从整体上而言,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具有统一性,其德育目标是一致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思政课程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专业的思政教师队伍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是不会变的。而“课程思政”能够充分挖掘每门课的思政元素,促进思政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增强思政教学内容与专业和实践的结合,充分体现“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理念,承担着协同辅助的教学作用。在表现形式上,思政课程更注重显性教育,如响鼓重锤,振聋发聩。而“课程思政”更注重隐性教育,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只有找准“课程思政”的定位,促进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融合、显性与隐性的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互补互促的作用,建立更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二、 “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内在联系在专业教学中,思政内容和专业内容的关系不应该是两条并行的线,也不是两条线拧成的一股绳,这样会让教学重点不突出,影响专业教学的质量,也难以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它们更像是不锈钢中的铁(专业内容)与其他合金元素(思政内容)之间的关系,相互交融成为一个整体,其中铁元素是主体,决定材料的性质,其他合金元素虽然含量不多,但能极大地改善和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在教学形式方面,专业知识是主体,注重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思政内容是灵魂,注重的是“感”和“悟”的过程。教学内容方面,专业教学的内容是独立而成体系的,而“课程思政”的教学元素具有杂、散、易重复的特点。专业教学的重复是教学资源的浪费,但“课程思政”元素的重复在一定程度能够提高思政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必要性。教学效果评估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能够通过考试和任务完成情况显性地检验,而思政教学效果的成效是隐性的,需要在今后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才能够体现出来。整体而言,抛开“课程思政”谈专业教学是没有灵魂的,同样,抛开专业教学谈“课程思政”也是空泛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很重要,但对学生产生更深远影响的往往不是知DOI:10.16681/j.cnki.wcqe.202020011作者简介:彭楚才(1989— ),男,汉族,湖南岳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爆炸与冲击动力学。注:本文系湖南理工学院校级教研教改科研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科竞赛与力学课程教学互促机制研究与实践”(编号:湖理工政通〔2019〕50 号);湖南理工学院课程思政立项项目“‘材料力学’ ‘土木工程概论’ ‘建筑设计基础 2’”;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课题(编号:XSP19YBC348)。摘要: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文章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内在联系、 “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内在联系、系统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立三个方面论述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专业教学的互促互融。关键词:

 “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专业教学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20)20-0029-02“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专业教学的互促互融彭楚才,童小龙,刘慧(湖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南 岳阳,414006)

 识本身,而是看待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过程、求解问题的思维和态度。因此,怎样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向学生传递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三、系统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及对现有“课程思政”教学成果的分析,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一)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结合,促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还处于摸索创建阶段,这一阶段探索的重点在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研究、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形式的融合及教师队伍的建设 [4] 。而随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推广,整个思政教育体系就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这样才能够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最大化。首先,学校要加强院校各级党委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及时反馈一线教学情况,促进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其次,促进思政课程教师队伍与开展“课程思政”的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思政课程教师可以帮助任课教师提炼和分析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度。同时,专业课中反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案例等思政元素也能帮助思政课教师丰富课堂内容,让思政课程更生动、更有针对性。再次,学校要加强组织各专业内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思政元素的共享共建,促使“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更系统、更全面。最后,学校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将思政教育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督促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二)通过教学相长,建立成长型的教学模式就每一门通识课和专业课而言,课程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课程思政”不能追求广而泛的内容,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强内容的深度,挖掘精而简的思政元素,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最大化。由于大部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和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总结和创新,建立成长型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完善经典思政元素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从细微处入手,保持思政理念与时俱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贯穿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与党中央的政策方针保持高度一致。教师可以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教学实践,辩证地看待“教与学”的过程,积累“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三)树立以理育人、以事启人、以德服人的思政教学理念第一,以理育人,就是教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方法论来指导教学,让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深刻易懂,让学生理解每一个公式或定理背后的规律,并通过联系与发展的逻辑关系,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串联起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二,以事启人,其中“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实践和事例。“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对道理进行传授和讲解,而是教师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并暴露自身的不足,从而引导和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共同承担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领悟团队成员的责任与担当,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当前的热点实例中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与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使其透过案例现象看清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本质和根源,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坚守职业道德。第三,以德服人, “德”不是空口说教,而是实际的行动。教师自己要注重“修身”,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去关爱学生,通过行动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四)加强信息化教学,促进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信息化教学已经对当今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利用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特征,开展线上互动和资源共享可以增加思政元素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优质的网络视频资源往往能够让思政教育更有说服力,如材料力学中讲解梁的强度及影响因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大桥垮塌视频实例或电影场景,通过震撼的画面效果让质量安全和责任意识深植学生心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视频资源与课后作业相结合,通过视频出题的形式确保视频观看效果,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同时可以在解题后要求学生写观后感来加深其对于事例的思考和体会 [5] 。总而言之,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绝不能只靠一时的热情,它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深入领会思政教育的内涵实质,准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专业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的特点,注重总结,大胆创新,用于实践,才能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体系。参考文献:[1]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2] 李艳,何勇,徐洋.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232.[3] 朱广琴.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6):84-87.[4] 刘学文,王旭,罗素云,等.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弹性力学有限单元理论及工程应用》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145-147.[5] 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44-45.西部素质教育 2020 年 10 月第 6 卷第 20 期

篇八: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智︱ 2021.07 上︱ 25

  思政研究Ability And Wisdom“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探析封蒙艳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显性”课程发挥核心作用,同时还需要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而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是这一系统工程的核心部分,也是关键环节。如何实现专业课程思政,实现显性与隐性的结合,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作者简介:封蒙艳(1987—),女,陕西铜川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我国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新要求,新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一、“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自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大的协同发展之后,全国高校掀起了研究和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热潮,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合来看,“课程思政”就是高校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内容,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综合素质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新格局,从而在思想上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并非一个概念,但是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这在“课程思政”改革中是必须搞清楚的。“思政课程”是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可以互相取代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是“显性”教育,一个是“隐性”教育,通过显隐结合,实现协同育人这一根本目标。

 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 , 注重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从而为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第一,是落实国家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要求。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指导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而课程思政是对“同向同行”和“协同效应”的最好践行。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平台来育人,更需要发挥好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全方位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也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二,是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基本保证。新时代究竟要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搞清楚的根本性问题,方向性问题。尤其在我国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一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万方数据

 26

  ︱才智︱ 2021.07 上︱思政研究Ability And Wisdom产党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变,“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必不可少,必须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内涵,确保全方位育人。第三,是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要。新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大多具有接受能力强,思维反应快的优势,但是也存在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影响价值观的塑造。因此,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三观,必须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变以往学校不重视,教师、学生不认可的现象。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仅需要高强的专业能力素养,还必须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担当精神。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就是要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价值观的引导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三、“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可行性“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将其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首先,国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大力支持。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全国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校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课程思政”课题项目的研究。现在国家高度重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必须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有机融合,才能有效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国家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给予了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从中央的顶层设计,到学校的领导都给了很多的优惠政策,这项工作得到了学校各层的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都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其次,专业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条件。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这就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提供了可能。比如很多专业课的内容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相契合、与历史是相关联的,有助于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每一门课程都含有丰富的育人功能,需要深入地去挖掘和探索,从而丰富专业课的内容,这也是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先决条件,也是“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前提。最后,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具有先天优势。由于学生固有的传统认知,对专业课教师的认可度更高,更容易与专业课教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自身的一些道德认知,行为习惯,价值判断等无形中传递给学生,学生易于接受,因此,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相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讲更具有优势。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实现对策“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总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一)发挥教师在专业课程“课程思政”中的关键作用首先,提升各类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和认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被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被边缘化,因此在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后,对“课程思政”也存在误解。因此,必须帮助师生、高校领导等消除这种误区,梳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是仅仅依靠思政教师和几门思政理论课就能完成的,必须要在所有课程体系中发挥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的作用。发挥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帮助专业课教师认识到思政课对专业课程的作用,以及专业课“思政化”的重要性,这样专业课教师才能在传道授业中既当好“经师”,又当好“人师”。其次,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关键,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第一,专业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除了要精通自己本专业的所有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基础。除此,还需要了解“四史”,这样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才会信手拈来。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题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或者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常态化的合作,与辅导员合作,形成思政资源的“育人共同体”,从而在学习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 “课程思政”水平。第二,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育德能力。教师的育德能力直接关系着课程思政的效果和质量。专业课教师不能仅仅做一个“专家”,而要做一个“又红又专”的好老师,“红”就是要做一个高尚的道德品行塑造者,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心理变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这样就使专业课变得鲜活起来,丰满万方数据

 ︱才智︱ 2021.07 上︱ 27

  思政研究Ability And Wisdom起来,学生也会有更多的获得感。(二)整体设计和规划“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内容体系首先是教学内容层面,深度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这是“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先决条件。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一方面对专业课程大纲的整体设计。围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整个课程体系建设要体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初衷,结合教育对象的身心特征,通过系统规划和设计,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设计及实施紧密结合,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专业课程。从而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培养具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是对专业课程知识点的思政元素的重点挖掘。对于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需要结合专业课程本身来合理设计,既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内容搬到专业课堂上,也不是要从专业课程课时中抽出几课时讲思政的内容,更不是要用思政课代替专业课,而是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契合关系,充分挖掘和激发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形成专业课程的话语体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其次是教学方法层面。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就在于传统的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固化。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其实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才更深刻,更透彻。很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可以通过开发课外资源,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此外,还有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等。因此,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方法有很多,必须不断地开发创新,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三)完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对“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效果质量的衡量,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首先是制度保障层面,完善课程思政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制度意识,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各部门、教师、学生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完善教材开发制度,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教材中的“基因式”融合,突出专业课程的价值观取向。完善教师培训制度,鼓励专业课教师在科研中贯穿课程思政的理念,增加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合作培训的力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程思政课题项目的申报。其次是评价体系层面,完善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打破传统的以智育的发展为内容的单一评价体系,而要采取混合式的评价机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兼顾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还必须兼顾德育的内容输入,在考核中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从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提升上多角度进行延伸,使智育与德育融为一体。在评价主体上,改变传统的以专业课教师为评价主体的方式,还必须将学生纳入其中,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都纳入这一评价主体中,由各个评价主体独立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协调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客观的评价。只有这样,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反映其教学效果和质量。总之,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层面形成合力,才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能为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新的思路,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参考文献[1]罗薇 . “课程思政”: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庆社会科学,2018(12).[2] 朱强 ,谢丽萍, 朱阳生 .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路径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3).[3] 陆道坤.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 [J] 思想理论教育,2018(3).[4] 林泉伶. “课程思政”: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 [D].南京邮电大学,2019.[5] 朱梦洁. “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专业课为视角[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6] 许涛. 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N]. 光明日报 ,2019.10.18.万方数据

篇九: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社会科学 2020 年 4 月 04

 303 专业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张 静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1400

  摘要:现在提倡课程思政教学,在教育理念的新背景下,在高校教育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的高校发展理念。高校的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者,老师在高校的教学中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在高校教育新形势下,专业教师应该和思政课程形成合作,共同发力,促进高校人才的全面发展,达到高校教书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专业课程;融合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政治思想工作会议的召开,社会对高等院校的思政课程越来越关注,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不断拓展高校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对近几年高校的思政课程做了比较系统的整理,普遍认为高校思政课堂的建设要结合高校特点,在专业中融入思政课程,凸显课程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几点建议。

 1 课程思政相关内涵概述

 随着经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课思政教学理念,在课程思政刚提出的时候,有部分人士对课程思政有疑惑,比如有的人会疑惑:课程思政是不是要把所有高校课程都要上成思政课程,是否要凸显出课程的政治性,是否要在每一节课程中都要把政治宣传和作为教学的内容。这些把课程思政进行政治泛化的思想是不符合思政教育理念的。而现在比较合理的解释首先是把课程思政看作是一种教育的创新方式,认为课程思政是革新高校教育理念,让其他课程作为政治教育的载体,注重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的内容,发挥所有专业课的功能。其次课程思政最终要转变成一种教育体系。课程是教育的基础,它使课程不仅从知识体系转化成教育体系,更看重的是要在教育基础上,注重落实培养人才的计划,要在具体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利用思政来引领学生价值取向,利用专业课让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终形成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制度性体系。

 2 专业课融合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2.1 达到立德树人目标

 在高校准专业课程中融合课程思政教育,把专业课中的优秀品德渗透在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专业基础性的知识,还能对课程中的先进思想和事迹进行具体的理解,对教材中的可贵品质有宏观上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在德育方面能有所建树。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利用专业课中的优秀品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道德感,以此渗透德育观念。比如,在学习数学专业时,学校可以把老师的专业技能、责任感等纳入考核范围,或者老师严格批评学生考前存在作弊的侥幸心理,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育人,而思政教学明确提出要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培养学生素质,为国家培养综合性人才。

 2.2 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老师的教育思想得对学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专业课老师是高校教育学生的主力军,他们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所授的课程也是高校的主要课程,所以专业课是最好的思政教育场所。而现在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同的专业课老师不同,所学内容也不同,这些老师对学生融入的思政课程是丰富的教学资源,能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学的途径

 3.1 立足专业特点,做好课程设计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特点,要想在高校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学,就要立足专业课程的特点,精心设计课程。比如在专业课微积分的学习中,它的内容比较复杂,逻辑严密,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会一知半解,出现前后知识不衔接,导致学生会害怕微积分学习,时间一长,会影响学生的信心,甚至会给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老师要结合课程发挥思政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自愿学习的习惯,给学生讲解一些数学领域的名人名事,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养成刻苦钻研、永不放弃的精神。或者针对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铁人精神、红色精神等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因,组织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3.2 在教育结果上建立反馈机制

 课程思政在具体的教育中,部分专业老师自身不重视思政教育,在自己的课堂上也不会融入思政教育,所以,学校要建立思政教育反馈机制。老师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创新,要对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监督,落实思政教育理念。学校在对专业老师进行考核时,既要考虑老师的专业教育成绩,也要考虑老师的思政教育成绩。在考核思政教育方面,要看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否明确,教育元素是否挖掘到位,教育活动是否明确具体。只有把专业老师的思政教育纳入老师考核,才能督促老师在思想上提高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并把思政教育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总之,学生的思政教育依靠老师才能建立,并不断发展,所以专业老师要重视思政教育,把思政教育落实在专业课堂教育中,学校要完善考核机制,督促老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落实情况。

 4 结束语

 高校思政教育和知识教育是互相联系的,高校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不仅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在高校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钟琴.“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创新融合模式探索--以财 务 管 理 专 业 为 研 究 视 角 [J]. 企 业 科 技 与 发展,2019,449(03):80-81. [2]石利琴.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德智融合路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8,494(17):142-144. [3]赖金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4]王立志.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 技 能 提 升 统 整 思 考 [J]. 学 校 党 建 与 思 想 教育,2018(3):39-40.

推荐访问: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浅析 专业课程 浅析 融合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