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控辍保学工作方案

控辍保学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2-10-10 16:1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控辍保学工作方案,供大家参考。

控辍保学工作方案

 

 控辍保学工作方案

  为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控辍保学工作, 现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 结合我校实际工作情况, 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认真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工作安排, 明确职责, 强化领导, 坚定控辍保学工作是我校暑假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 坚持依法控辍、 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的控辍方针, 突出“宣、劝、 助、 职、 规” 五字控辍策略, 落实“以质控辍、 以德控辍、以情控辍” 的具体措施, 动员和组织社会、 家庭、 学生等各方面的力量, 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

 二、 工作目标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 在校生辍学率控制在 1%以下。

 三、 主要工作

  (一)

 以法控辍, 综合治理。

  1、 我校根据中心校有关文件制定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教师的控辍保学责任。

 2、 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营造良好氛围。

 利用集会、 家长会、期末总结等机会大力宣传本学年教育教学工作成绩, 利用暑假机会张贴喜报等宣传形式, 在社会上大造舆论, 形成浓厚强烈的氛围, 让学生、 家长认同学校。

  (二)

 以管控辍, 措施保学。

 1、 控辍保学工作是我校暑假的中心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控

 辍责任人, 形成工作的合力, 层层明确责任, 全员参与、 齐抓共管。

 2、 召开一次全体教师、 学生参加的动员大会, 摸清“动摇生”、“家困生”、“学困生” 底数, 分类登记造册, 层层签定控辍责任书, 把控辍目标分解量化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做到“思想认识到位、 组织领导到位、 工作力度到位”。

 3、 为了 准确掌握辍学情况, 组织教师到学生家中摸情况,已经大规模排查两遍, 发现“动摇生” 动摇原因, 对症下药, 做到有的放矢。

 4、 安排教师、 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关注跨区域招生、非法宣传等不轨行为, 发现外来人员到我校区域招生, 立即报告负责人, 予以制止。

 目前我们根据相关人员举报已经成功制止 4起此类事件, 这一措施给我校控辍保学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5、 协调村委负责人, 密切配合学校工作, 以宣传、 规劝、警告等形式制止相关不法行为。

 目前已经召开全体村民会一次,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打消个别“动摇生” 念头; 村委出面制止非法招生两次, 收到了很好效果。

 6、 为了 更好地促进控辍保学工作, 我校采取奖惩制度, 对控辍保学工作成绩突出的有关人员予以奖励。

  (三)

 以质控辍, 兴趣导学。

  1、 通过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在备课和讲课上下工夫, 在育人的艺术上下工夫, 以丰富的知识、 高超的育人艺

 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以知识、 艺术、 真情实感全方位控辍,以此保住学生。

 2、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加强各校的德育工作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鼓励学生发展特长,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 深入开展师德、 师风教育, 把我镇学校办成学生的乐园来吸引学生。

 同时还要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凝聚力。

 4、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通过活动课等方式吸引学生兴趣,做好差生的辅导, 各校专任老师要制定帮教计划, 教师义务为 “学困生” 补课, 优等生友情为“学困生” 补课, 建立好师生、 学生帮扶对子, 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留得住, 学得好”。

 5、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培养学生各种操作技能, 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

  (四)

 以德控辍, 以情劝学。

 切实做好厌学生和有辍学苗头学生的思想工作, 防止离校造成辍学。

 各校要求教师与学生结“帮扶” 对子, 传授知识有耐心,生活情感有爱心, 控辍保学有恒心, 做好“双困生” 思想工作,用真心爱护辍学生, 关心辍学生, 经常家访, 及时掌握“双困生”的思想动态, 解决“双困生” 的各种困难, 让他们安心的上学,以真情实感把“双困生” 留住。

 (五)

 合力控辍, 巩固成果。

 召开家长座谈会, 巩固在校生, 稳定动摇生, 招回辍学生,

 让家长认同并共同参与, 经常及时地和家长沟通。

 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 合力做好控辍工作。

  我校要真正落实控辍保学工作“重中之重” 的战略地位, 要从实际出发,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 把我校控辍保学工作不断推向新水平。

  2012 年 7 月 21 日

推荐访问:控辍保学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 控辍保学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