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自主招生,一考生讲述亲身经历(全文)

自主招生,一考生讲述亲身经历(全文)

发布时间:2022-10-12 10:0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主招生,一考生讲述亲身经历(全文),供大家参考。

自主招生,一考生讲述亲身经历(全文)

 

 大家下午好!

 我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聊聊我自 己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主要是关于我当初参加的港校面试和我在港科大的这一年。

 我想, 大家现在可能更关心面试的问题, 那么我先说这个。

 其实面试不难的, 放松点就好了 。

 我先回顾一下我当初面试的情况吧。

 我报了 港大和港科大, 两个面试赶在了 同一天。

 记得上午是科大的, 在王府井某个宾馆里面。

 我穿了 正装去( 不过没穿外套, 上身是短袖衬衫)

 …事实证明穿对了 , 因为那里的空调很凉, 我周围穿了 短裤的人都有点哆嗦。

 加一句, 第一专业报了 商学院的同学穿正装绝对没坏处。

 当时一个负 责面试签到的学姐, 好像是前年的四川 状元周小天, 看到我之后很激动地说:

 我终于看到一个穿西服打领带的男生了 !

 进入等候室, 我发现很多 人在看各种各样的资料, 有自 己抄写的, 有大字印刷的。

 当时我就觉得其实不用 这样——面试题不可预料, 在那段时间里, 资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去想一想应该怎样表述观点, 怎样组织语言。

 关于这一点, 我一会还会再具体讲。

 面试是从看到面试官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 而不是从你说话才开始。

 也就是说, 你要在进屋的那个瞬间进入状态。

 表情, 站姿、 坐姿等等, 都得注意。

 我当时的两个面试官, 一个是商学院的教授, 一个是商学院的 counselor , 都是香港人。

 他们会努力地营造轻松的气氛, 会让你觉得没什么隔阂。

 不过有时这也是陷阱, 因为你如果真地因为那个气氛而变得随意, 有的不是那么好的习 惯可能就会暴露。

 面试是要怀着轻松的心情去负 责任地演戏, 哈。

 大家都知道, 对演戏来说, 台词本身重要, 怎样念台词也同 样重要。

 你表达观点的方式能体现你的思维呀, 逻辑呀, 等等。

 面试官在听你说的时候, 一方面是听观点, 另 一方面是听表达方式。

 说简单点, 他们会希望听到这种结构:“我的观点是* * * , 有几点理由。

 第一, * * * ; 第二, * * * ; 第三, ** * …” 虽然这几乎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准则了 , 但是能在面试的时候这样去说, 并且轻松自 然、 言之有物, 还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记得我当时说的是中国的产品质量问题。

 忘了 细节了 , 只记得我当时明明只想到两个理由支持我的观点, 却在一开始说:

 I have three reasons……结果生生挤出第三个, 有一点尴尬, 不过还不算很生硬。

 有一点要补充一下, 我当时科大的面试, 本应是5 人一组的小组面试, 但我们组很倒霉地有3 个人缺席, 结果就成了 两人轮流陈述, 真是不愁没有说话的机会了 ……如果真是小组面试, 是不用 长篇大论非要说出个一二三的。

 我下午港大的面试是在清华——还好, 从王府井到清华没堵车。

 这次不是两个人了 , 是六个人。

 自 我介绍过后, 一位英国女士很和蔼地问我们:

 what do you think of Hong Kong tutorial schools……她给了 一些补充信息, 然后小组讨论开始。

 那个时候其实不急于说的, 而要注意去听别人的观点, 眼睛要看着正在发言的人, 要有形体动作来表示你在听。

 当时一共两位面试官, 有一位从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 那么他在干什么呢? 就是观察, 特别是观察其他人说话时你的表现。

 那个人总是面带微笑, 但实际上很阴险的…… 我记得当时我那组有个人一上来就狂轰滥炸, 仿佛很强势, 很有见解。

 不过大概是他太心急了 , 说了 两句就说不下去, 卡在那里, 更可惜的是他那个时候还没有把自 己的观点说清楚。

 结果另 一个人不慌不忙地把话接过去, 替那个人说了 他没说完的观点, 然后话锋一转, 开始对这个观点进行抨击。

 这里, 我想说, 其实强势地阐述观点和强烈抨击都不是必要的, 甚至会起反作用 。

 因为面试的话题通常是 controversial 的, 有争议, 不会有哪个观点绝对正确, 很可能每种看法都有它合理的成分。

 所以, 更聪明的说法是:

 我部分同意某某某的说法, ***确实是有道理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类似这样的陈述会显得你考虑问题比较全面, 同时尊重他人的意见。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 小组讨论不是辩论, 面试官看重的不是谁能说服谁, 而是谁能让大家的讨论更有意义, 谁能对整个讨论起到引 领的作用 。

 最基本的是, 除了 你自 己要说话之外,你也要让别人说话, 并且认真听别人说话。

 我们在等候室里就被告知, 小组面试之后可能会留下个别人进行下一轮单独面试——大部分是因为第一轮表现出色, 当然, 也可能是面试官觉得必须再了 解了 解你才能给出恰当 的分数。

 我是被留下的人之一, 应该是承蒙面试官厚爱吧。

 走过狭长的过道, 我被带进一个“小黑屋” 里——其实是间挺大的教室。两个香港人在里面, 等我坐下就开始问比较 personal 的问题了 , 什么兴趣爱好、最喜欢什么书、 有没有自 己的偶像, 等等。

 当然, 还少不了 那一串一贯的问题:为什么选择香港, 为什么选择港大, 为什么会对某某专业感兴趣……我当时就有什么答什么了 。

 适时包装一下自 己也是好的, 不过诚恳点也没什么坏处。

 对于那一串很老套但几乎是必然会问的问题, 我觉得你一定要有属于自 己答案。换句话说, 你的答案应该在别人身上不适用 。

 这是体现你与众不同的时候。

 有时, 这种问题的答案可以给面试官很深的印象。

  到现在, 我自 己的港校面试经历结束。

 简单总结一下, 港校面试的形式基本上就是个人的部分加上小组讨论。

 个人的部分, 除了 注意内 容还要注意方式——观点明确, 然后条分缕析、 层次清晰地陈述理由, 最后再简要概括。

 小组讨论, 要认真地去听别人的发言, 观察形势, 在自 己的发言中提到别人的观点,有机会的话进行整合, 让自 己的发言可以推动讨论的进行和延伸。

 这些说起来有点抽象, 但其实不难。

 对有心人来说, 练习 练习 就能做到。

 面试就说到这里了 。

 在我面试之后, 可想而知, 就是录取通知啦。

 最终我拒绝了 港大, 选择了 科大。

 于是去年 8 月 底我自 己一个人坐飞机到了 港科大。

 科大临海, 校园很漂亮。

 我住在离海最近的一栋宿舍楼, 去海边散步、 去临海的操场跑步什么的都很方便。

 香港是挺热的, 也比较潮湿, 但其实不难受,因为在室内 空调开得很足, 一般都是 20 度。

 科大很干净——我的一双白色旅游鞋, 在香港穿了 半年, 还是跟新的一样。

 办完了 各种各样的手续之后, 我总算是“落户 ” 了 。

 突然觉得特别自 由——时间都可以自 己安排, 所有的事都是自 己处理、 自 己拿主意。

 那个感觉特别好。

 不过有一点不是那么美妙——我对粤语一窍不通。

 不过还好, 科大的大部分课都是英语授课, 在餐厅点餐用 普通话就能搞定。

 其实粤语这个东西, 多 听一点就能慢慢进步。

 应该说, 它不是什么障碍。

 然后我渐渐发现, 在我周围分布着各类“状元” 同学。

 比如前年北京高考的文科和理科状元, 广东高考的那一系列状元——总分啊, 单科啊, 等等, 我周围还有各种有意思的人, 有的对文学特别有研究; 有的对电影痴迷; 有的是课外活动狂; 有的人成绩总是拿 A+还古琴和电脑游戏都玩得很好……真是很丰富的人员 构成。

 大家有不同的追求, 都活得很自 我, 有独特的风格。

 这个大概是得益于科大的开放和自 由吧。

 在这样一个自 然环境很好, 人文环境也不错的地方, 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它的资源。

 图书馆的藏书很多 而且都很新( 我是说年代上的“新” )

 ; 体育设

 施很好:

 健身房、 标准足球场、 篮球场、 排球场、 羽毛球、 乒乓球……; 快速而稳定的网络连接, 很好用 的公共电脑; 等等。

 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让人生活得很舒服的地方——当然, 是在没有考虑课程压力的前提下。

 说到课程, 那么就说说学习 方面的事吧, 毕竟这是上大学的正经事。

 很多人认为香港的高校学习 气氛不好, 课程压力也轻。

 其实不是这样的。

 在那里,学习 的事情取决于你自 己。

 确实, 和内 地的大学相比, 可能作业少一些。

 但是科大强调自 主, 而且采用 的是欧美的学习 方式:

 discussion,

 project,

 essay,

 report,

 presentation, 这些是 assessment 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商科的课程。

 你的想法是最重要的东西。

 我觉得, 在科大的课程里是可以充分表达和实现自 己的想法的。

 举个例子吧。

 我在科大做的第一个 project 是4 个人一组做一个 seminar,介绍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这样的事对我们组4 个人来说都是第一次, 大家讨论了 很久, 说出了 很多 想法, 最终定下一个方案, 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分成了 几个小的部分, 分别准备 presentation. 这种自 己搜集并整合资料, 然后通过presentation 来展示结果的形式, 在当 时对我们来说挺有挑战性的, 但我们也因此很有收获。

 我做过的另 一个 project 是对于香港电讯公司 “3 ”的 marketing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和评价。

 我们组为了 得到更多 、 更权威的信息, 一起穿着正装去了 中环“3 ” 的总部。

 组里有两位女士的高跟鞋不太合脚, 走到后来脚很疼, 下楼梯都要扶着扶手……不过大家都很开心, 因为都有一种自 己真地做成了 件事的感觉。

 类似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 , 大部分是课程范围之内 的, 也有属于课外活动的。

 在这里简单提一下我参加过的一个所谓 Business Elite Program, 由科大的accounting society 组织, 实质内 容是几个人一组写一份 marketing plan, 也就是某种产品的市场营销计划书。

 要求写2 0 页啊……语言显然是英文。

 我们组想出 的产品是一种 service, 简单一点说就是能让人在网上买衣服的时候通过电脑模拟看到他本人试穿这件衣服的真实效果。

 我们假设的目 标市场是香港市场。

 然后就是一点一点的分析论证, 以及做产品的推广方案, 制定销售策略,做成本和利润分析, 等等。

 一切都按真的来。

 我们用 各种资源查到很多 数据,加上自 己的构思和预期, 花了 很多 功夫才完成。

 最后写完的时候, 那个成就感啊……我想, 这种经历对我来说很独特, 也很有意义。

  在科大的这一年还有很多 可以说的, 但时间有限, 就先到这里。

 总而言之,我觉得在香港上学的这一年很丰富, 很充实, 也很自 由。

 我很喜欢现在的状态,也对以后的生活充满期待。

 最后, 我祝大家面试顺利, 祝每一个人都能进入自 己理想中的大学和专业。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自主招生 一考生讲述亲身经历 亲身经历 考生 自主招生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