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测试

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测试

发布时间:2022-10-22 11:55:04 来源:网友投稿

编者按:

中国农药工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已经成为农药生产的大国。随着人们对绿色产品生产、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由于长期施用化学农药,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害虫的抗药性普遍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越来越高,从而严重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农林牧产品,并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维护人类的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和应用生物农药势在必行。

棉核·苏云菌悬浮剂(绿之园)是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病毒杀虫剂,其是由1千万PIB/毫升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2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复配而成,对鳞翅目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明确其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2008年7月我们开展了绿之园防治稻纵卷叶螟检测试验。

检测结果表明棉核·苏云菌悬浮剂(1千万PIB/毫升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2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在卵孵盛期用药,每667m2用药40ml,药后3-14天的防效达96%以上。现把整个检测试验的情况整理如表1:

阿维和甲维盐作为对比药剂

在选择的防治检测药剂上,除了棉核·苏云菌悬浮剂(绿之园)由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另外还在市场上选择了1.8%阿维菌素乳油(市售); 2%甲维盐乳油(市售)两种药剂作为对比参照药剂。

测试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是绿之园40ml/667m2(A)、1.8%阿维菌素乳油100mL/667m2(B)、2%甲维盐乳油50ml/667m2(C)、清水对照(CK)。每处3次重复,记12个区,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排列。

整个测试试验田情况

本实验设在湖北省公安县孟溪镇黄田村,为中稻田,长势良好,试验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质地中壤,水稻生长整齐、均匀一致;试验田稻纵卷叶螟发生较重,施药前7天及施药后14天均未施用其他杀虫剂。

施药时间及方法

于2008年7月22日(卵孵至低龄幼虫发生期)施药,施药时为多云天气,温度28-36℃,偏南风2-3级,湿度45%-80%。施药采用卫士WS - 16型手动喷雾器常规喷雾,每667m2用水量50公斤,试验药剂进行二次稀释,施药前田间灌水3-5 cm, 施药后保水7d。空白对照区喷等量清水,田间管理同施药区。

调查内容与方法

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天、6天、14分别分别剥查百丛残留活虫数,每个小区采取平行跳跃法调查5点,每点各查20丛,计算虫口减退率。并根据施药区的虫口减退率和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计算校正防效。药后观察水稻有无明显药害。

结果与分析

根据施后每天目测观察, 各处理区未见斑点、落黄和畸形等药害现象, 也未发生影响水稻抽穗的情况, 表明施用药剂在本试验的剂量下对水稻非常安全。由表1 可以看出, 药后3d, 绿之园悬浮剂40mL/667m2 处理区平均杀虫效果96.68%,6d处理区平均杀虫效果98.40%,14d处理区平均杀虫效果98.27%都明显高于市售1.8%阿维菌素乳油和市售2%甲维盐乳油的处理区的效果。

棉核•苏云菌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具有持效期长、用药量少、杀虫控害效果突出的特点,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高效低毒新型药剂, 可作为防治稻纵卷叶螟重点适用农药, 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大面积防治稻纵卷叶螟,建议使用量是每667m2/40mL。且必须进行二次稀释,其适应期应在卵孵盛期,这样有利于保证药效。施药时田间要有3-5cm水层,有利于病毒在田间的传播。

(编辑:任保才 renbaocai666@126.com)

推荐访问:水稻 防治 测试 生物农药 稻纵卷叶螟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