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缺乏主动担当精神2篇

缺乏主动担当精神2篇

发布时间:2022-10-26 12:05:03 来源:网友投稿

缺乏主动担当精神2篇缺乏主动担当精神 干部在主动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整改措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抓实干,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开创工作新局面,做事业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缺乏主动担当精神2篇,供大家参考。

缺乏主动担当精神2篇

篇一:缺乏主动担当精神

在主动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整改措施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抓实干,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开创工作新局面,做事业上的“担当者”》 篇一

 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把为政之“严”与做事之“实”紧密结合起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抓实干,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开创工作新局面,做事业上的“担当者”,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对“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的认识。

 “真抓实干,敢于担当”是对领导干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更高更实在更具体的要求,它是对“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高度概括。谋事要实,就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所谋之事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脱离实际去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这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反对形式主义的进一步深

 化。创业要实,就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从小事做起,从群众关心的事做起,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做人要实,就是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

 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谋事不实、做人不实,具体表现为: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阳奉阴违、自行其是; 破坏党的团结,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以人划线,搞派别活动; 违背组织程序,擅作主张、我行我素,超越权限办事; 不服从组织决定,搞非组织活动,跟组织讨价还价,欺骗组织、对抗组织; 纵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擅权干政、谋取私利,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我们一定要吸取他们的教训,深刻认识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不仅是干事创业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种历史责任。能不能求实、务实,能不能唯实干、重实效,是一种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更是检验党性与品行的试金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乃至理名言,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要认清“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等道理,实实在在深入到群众中去,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自觉抵制一切浮夸风

 及“形象工程”,坚持务实创新、敢于担当,做实干家,求实情、求实策、求实招、求实效。

 二、“不敢担当,为官不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工作方案》以及《市政协机关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四专题学习研讨方案》精神,对照检查,自己在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缺乏主动。认为政协是说话的,做事主要是党政部门的事,自己在政协机关工作,没有什么权力,也没有什么责任,因此对广元市的发展关心少、研究少,只看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而且注重总量和速度,对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关注不够,眼界不够开阔,更谈不上做前瞻性、战略性、长期性的研究思考。在“三农”问题的调查研究中不深入、不细致,主动意识不强,存在走马观花现象。在调研中走近处的多、走远处的少,了解一般性情况多、了解具体情

 况少,与干部接触多、与群众交流少,没有真正沉下去,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问题和措施,导致了解和掌握情况

 不够全面,提出的意见建议有时空泛,不切实际。

 二是工作缺乏激情。认为自己早已过了创业的年龄,思想不够解放,工作缺乏开拓性,不愿闯、不愿试、不愿创新,习惯于自己与自己比,现在与过去比,觉得工作生活都已经不错了,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在工作中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敢担当,碰到矛盾和问题能躲就躲,能拖就拖,领导推一推自己就动一动,甚至领导推了自己也不动。

 三是工作作风不实。工作中存在走马观花现象,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农业问题的时间少,了解和掌握的农村情况不全面,有时图省事,提出一些大而化之的意见。生活中明哲保身,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和勇气。在民生生活会上讲人情、顾面子,不能旗帜鲜明地坚持原则,批评不正之风,怕得罪人。

 篇二

 xx 不断深化对开展专题教育的认识,引导党员干部时时、事事、处处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进一步看清差距、查找不足、改进工作,切实做到学习研讨

 更加深入、查摆问题更加聚焦、整改落实更加主动有效,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指导。把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作为专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动作,县委组织部及时转发了关于深化县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文件。要求各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部署安排,亲自督促指导。同时,结合开展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在下基层、进村入户调研中进一步找准问题、分析问题,确定问题清单,以确保把问题整改到位。

 突出重点,着力做好“四个排查”。按照县委统一要求,各乡(镇) 各部门着力搞好“四个排查”,即排查不作为的问题,重点是对群众办事态度冷漠、对上级布置的任务敷衍应付、工作不在状态、不敢担当等; 排查乱作为的问题,重点是不讲规矩不按程序办事、不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决策、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办事不公、强占强拆等; 排查贪腐谋私的问题,重点是贪占挪用挥霍集体财物、套取骗取国家补贴补助款、截留克扣冒领惠民资金、滥用权力中饱私囊等; 排查执法不公的问题,重点是暴力执法、选择性执法、随意

 性执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切实回应群众关切,坚持敞开大门、畅通渠道。

 找准症结,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县级领导干部带头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从基层存在的问题反思查找工作方面的问题,从工作方面的问题反思查找个人的问题,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深入分析原因,从严和实上触动思想和灵魂。

 同时,4个县级领导班子将在12月份专题民主生活会中,针对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逐项对照检查,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确整改方向。并对排查出来的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找准症结所在,分析问题根源,提出整改措施。

 务求实效,集中开展一次专项整治。按照市委要求,全县将开展一次专项整治。整治过程中要针对排查出的问题,一项一项明确责任主体、整治措施和进度安排,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整治工作具体落地。特别是对那些发生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要层层分解任务,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同时,进一步强化正风肃纪,对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

 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对违反纪律规定的,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坚决纠正; 对那些顶风违纪、贪腐谋私、徇私枉法的,要坚决查处,真正让广大群众看到专题教育带来的成果和变化。

 篇三

 一、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

 1、有等靠思想。对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缺乏深入研究思考,思想懒惰,态度消极,行动迟缓;贯彻上级部署要求照搬照抄,不结合实际,不深入了解情况,不研究具体落实措施,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没有实效;对上级安排的任务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对承担的工作能拖则拖,不推不动、拨一拨转一转。有的对一些已经明确要求推进的重点工作,等文件、会议纪要;有了文件、会议纪要,还要等上级调度,等兄弟市县单位先行、出经验。

 2、有守摊思想。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平推平拥。有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取得一点成绩就津津乐道,看不到与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差距,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裹

 足不前。有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岗位上无所作为,混天数熬日头,面对先进无动于衷,任凭外边发展突飞猛进也能保持“淡定”,工作多年面貌依旧。

 3、有享受思想。有的心思不在工作上,想的是如何享受生活、吃好玩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工不出力,人在心已散。特别是一些接近退休年龄的干部,自我感觉付出了这么多年的心血汗水,该“喘口气、歇歇脚”了,追求安逸舒适,做事打不起精气神,进取精神消退。有的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受累,有的不愿分管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等方面的工作;有的对长期积累和历史遗留的问题,不愿“理旧账”,靠时间消化矛盾;还有的部门“一把手”,主动请调到二线岗位,不想冲在一线,只求清闲一点。

 4、有旁观思想。有的习惯当“二传手”、“甩手掌柜”,不愿亲力亲为,层层批办转办,谁也没有靠上抓落实,最后工作落了空。有的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只当评论员,不当战斗员,自己啥事也不干。基层反映,有的干部“只在岸上空喊号子,不到水中用力划船”。

 5、有功利思想。没有利益好处的事,不愿干、往外推。特别是面对严格的纪律约束,一些潜规则被打破,一些利益

 链条被斩断,有些部门和干部觉得无利可图,办事慢腾腾,消极怠工。有的对上级部署要求,根据部门和个人利益进行“取舍裁剪”,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推托或变通。有的成天自我设计、斤斤计较,过于看重个人待遇,觉得现在晋升空间小了、福利少了,就感到没干头、没盼头,工作热情减退甚至撂挑子。

 6、有本位思想。有的推进改革不积极,不愿下放权力。对简政放权,明放暗不放,形放实不放,依然用行政的“手”干预市场的“手”,面对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如同套上了紧箍咒,浑身不自在。有的部门表面上审批“瘦身”,实际上中介“增肥”,把下放权力搞成“移花接木”。有的对需多个单位协作完成的工作,不愿主动参与、不愿牵头。有的大局观念、合作意识不强,对职责边界上的事推诿扯皮、互踢皮球,对全局性、整体性任务不愿出面、不愿多做,能推则推,能躲就躲。

 二、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作为

 1、怕决策失误,不敢大胆拍板。有的该决策的不决策,该拍板的不拍板,过度谨慎,工作节奏慢了下来。有的对一些过去正常办-理的事项,怕出问题、不敢办,凡事层层请示

 汇报,让领导签字,一直要到主要负责同志那里才能定。一些领导干部对本来自己能够单独拍板的事,非要召开会议研究研究,看似作风民主、决策民主,实际目的是有责任大家共同承担。

 2、怕有风险,不敢创新突破。有的面对改革发展任务,不敢啃“硬骨头”,缺乏攻坚克难的志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大胆负责的勇气,没有先例的事不敢干,不敢越“雷池”半步,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的精神头,有的面对困难和矛盾,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凡事先想退路,只求自身安全,不想事业推进。

 3、怕干得多出错多,不敢主动干事。有的害怕“挑水多、罐子摔得多”,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面对现实问题,存在担心干多了出现新矛盾的心理,故意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有的对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担心出乱子,不敢下决心推,导致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项目迟迟没有进展或进展缓慢。

 4、怕惹麻烦,不敢直面群众。有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或信访,心存顾忌,担心一旦接手脱不了身,不表明态

 度、不正面回应、不积极解决。一些同志谈到,有些信访问题本来并不复杂,就是由于回避矛盾、躲避群众,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5、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有的奉行“干不成事不要紧、至少别得罪人”的思想,爱惜羽毛,明哲保身。有的担心如果凡事真抓真管,动了别人的“奶酪”,损害个别人的利益,将来会丢选票,选择了“低调行事”。有的明知干部有问题也不敢开展批评,想的是如何捂着盖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6、怕炒作曝光,不敢“出头露面”。有的干部被媒体不断爆料的现象吓怕了,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开展工作,不善于应对媒体、处置焦点问题。一些干部担心被媒体炒作成热点,担心被人盯上、被翻旧账,引出其他问题。还有的干部与企业老板打交道时心存顾虑,怕被说成傍大款,招来闲话说不清,对个 人影响不好,不再去主动服务了。

 7、怕担责任,工作推诿扯皮。有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干部,以没有明文规定为借口,该办的事不办或慢办,该落实的 打折扣。有的部门在办-理项目审批时,害怕承担第一个盖章的责任,几个部门的审批事项互为前置,凡事都

 要领导出面协调。

 整改措施:

 首先,在思想上要树立担当的意识。担当是对工作责任的内在自觉,党员干部只有从思想上树立担当意识,才会对自身行为产生“内在命令”。一方面,要有乐于担当的精神。乐于担当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对信仰的执著坚守。从焦裕禄到杨善洲,再到李保国,这些不同时期的先进典型之所以能够感动中国,就是因为他们在理想信念的支撑下,忘利、忘名、忘我,为党、为国、为民,用一心为公的境界情怀诠释了甘于担当、乐于担当的精神品质。记得有一位老领导经常讲“不能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而要当成一种事业、一种乐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快乐担当”。我想这是老领导的心声,也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应树立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担当意味着责任,责任象征着奉献。前年,按组织安排,笔者负责一项拆迁工作,情况棘手,任务较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横下一条心,全力以赴投入到拆迁工作中,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事后体会,如果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工作就不会这么顺利,也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效。

 其次,在实践中要提高担当的能力。能力是善于担当的前提和保证,是担当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员干部只有兼具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善于担当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要把担当的能力体现在统筹谋划上...

篇二:缺乏主动担当精神

干部缺乏担当精神 原因分析

 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党员干部是党执政大厦的钢筋和地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基层干部主流队伍是好的,但少数基层干部缺乏责任心,不敢担当的现象仍然存在,如果基层干部为官不为,就会梗阻中央和群众之间的联系渠道,损害的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会造成党的事业的乏力,所以,对此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广大基层党员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工作错综复杂,发展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迫切要求乡镇基层干部要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在平凡的岗位上敢于啃硬骨头、敢挑战、敢想敢干、躬行实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重实干、求实效,认真做好基层工作,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目前,从总体来说,广大基层干部队伍是有創造力、战斗力的,但为官不为、担当精神减弱的趋势也较为明显。基层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干部缺乏担当精神的表现和特点。

 一是习惯“随大流”。该类干部占缺乏担当精神人数的很大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做事不积极,工作应付敷衍、效能低下,预见性、前瞻性、主动性不强。机遇面前循规蹈矩、畏首畏尾,挑战面前等待观望。陶醉于自我满足,缺乏忧患意识和工作激情;游离于责任之外,缺乏敢闯敢干的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执行政策不结合实际,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是照抄照搬,在一个地方工作多年却“涛声依旧”。

 二是甘当“ 二传手”。在我国基层治理链条中,一些基层干部机械地作着“二传手”工作,该类干部主要表现为对基层出现的难事、群众反映的难题,不主动研究措施、不提解决意见、不思考、不研究、不拍板定夺。毫无疑问,“二传手”干部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只有表态,没有落实,谈何责任担当?

 三是喜欢“ 和稀泥”。

 。主要表现为喜欢做“老好人”、“太平官”、“墙头草”,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信奉“多栽花少种刺,遇到困难不伸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这些现象在基层干部中颇为普遍,对于不良风气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斗争,不敢批评,喜欢当“老好人”,当泥匠“和稀泥”,对损害大局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对歪风邪气放任自流,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

 四是乐于“ 绕道走” 。有的干部是庙里的泥菩萨,经不起风雨,遇到矛盾惊慌失措,遇见斗争只打摆子,遇到困难绕道走,平平稳稳占位置,忙忙碌碌装样子,舒舒服服过日子,并自诩为不求名利的“佛”系干部.在急难险重工作面前,不是站出来、豁出来,不能冲上去,而是推之绕之。

 二、基层干部缺乏担当的危害和成因 干部不敢担当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方面:信仰迷茫,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缺失。少数基层干部担当精神减弱,根本原因是信念动摇、理想淡化、价值观偏移。一些基层干部缺乏担当精神,其实,就是精神上“缺钙”、意志上的“软骨”。基层干部所处的工作环境纷繁复杂,接触的人和事无比繁琐,面对群众时的苦口婆心,面对

 领导和同事的角色转换,面对工作时的一层不变,让多少人在这种环境内消磨了意志和信仰。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所担责任和其收入明显不符,工作缺乏动力,信仰一旦缺失,作风就会涣散,思想就会颓废、斗志就会丧失、导致庸碌无为。

 人性方面,趋利避害。在党员干部绩效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或者说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在正风反腐、严肃问责的大环境下,有的干部感觉稍有不慎就会违规违纪,滋生了“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消极思想,有的基层干部认为在新常态下“安全”是最为重要的,有的干部选择逃避困难、回避矛盾,或怕得罪人破坏“团结”,或是怕捅了篓子,怕犯错误丢了乌纱,说到底还是私心作祟、不敢担当、缺乏责任心。

 。

 监督方面,措施乏力。目前,我们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比如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干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等,还没有实质性动作,职能部门还没有形成高效联动的全程监督机制。另外,监督氛围不浓,制度落实不力,也是导致监督不到位的原因。

 制度保障不完善。一是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勇于改革和担当者势必就会触及一些矛盾,就会得罪一些人,会让一些人对他们另眼相看,甚至会引起一些人的恐慌、质疑。而一旦在实践中出现了失误,如果容错纠错机制缺位,保障乏力,当干部触及矛盾时,谁为之撑腰?当干部受到排挤时,

 谁为之出面?当干部被抹黑时,谁为之澄清?那么,即使干部有担当的想法,也没有担当的勇气;即使有担当的能力,也不会有担当的行动。二是选人用人制度不完善。选人用人制度不完善会导致用人导向出现偏差。很多地方特别是基层没有建立起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在干部选任中人为因素占上风,搞平衡、搞照顾,一些官二代迅速走上领导岗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出现干部流血流泪又流汗的现象,寒了一部分老黄牛式干部的心,使一些干部意志消沉,拼劲减退,不愿担当。

 三、基层干部缺乏担当精神的思考和对策 针对干部缺乏担当精神的复杂原因,必须辩证施治、多策并举、自上而下、协同推进。

 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干部“有官有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到位才能引导行动到位,这也是为什么要在人才培养与选拔过程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将理想信念融入干部教育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的全过程,促使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构建信仰作为一种精神追求;要引导干部正确对待权力,不负党和人民

 重托,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勇于担当,积极干事创业,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

 党员干部自身要加强修养,祛除私心,增加责任感。“为官避事平生耻”,敢于担当是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行为操守。基层党员干部面对面接触群众,与群众距离最近,对基层情况最熟,工作职责决定了他们必须是勇敢、正义、担当的化身。所以,基层干部更要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担当的意识和情怀,在实际的工作中自觉做到忠诚履责,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才对得起党和国家,才对得起黎民百姓。

 强化监督问责。实行基层干部责函约谈、节日廉政短信提醒等措施,加大对基层干部监督力度。强化责任追究,对因不担当、不负责、造成危害后果的,采取责令公开检讨、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诫勉、降免职等多种方式,对责任人予以严肃的组织处理乃至纪律处分,给制度的笼子通上高压电,切实解决“牛栏关猫”的问题。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构建人性化的容错机制,形成干部“敢作为”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为保证基层干部在攻坚战中的敢作为,必须构建人性化的容错机制,保护担当者、褒奖担担当者,保障干部积极进取,敢于担当,为干部干事创业鼓劲撑腰,给

 避免出现干部流汗流血又流泪的现象。二是构建科学的综合考评机制,形成干部“想作为”的氛围。制定干部考核评价标准,规范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干部绩效管理制度,对干部的个人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绩效作出科学准确的评判。三是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明确选人用人责任。党委组织部门叫响“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在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中,打破传统的“唯票”“唯绩”论,在民主推荐时把敢于担当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考察测评时注意对基层干部担当意识的了解,建立健全干部推荐责任制、考察责任制、任免责任制,营造让敢为者不吃亏、让敢为者有位的用人环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把理论付诸实践、把蓝图变成行动,才能干出实绩、才能赢得时代。基层是一个“调色板”,最能描绘出新气象的风采;基层也是一块“军容镜”,最能折射出新气质的内涵。只有敢作为、勇担当,才能破坚冰、拔城池。作为基层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做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用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广大人民。

推荐访问:缺乏主动担当精神 担当 缺乏 主动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