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老子的贵身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启示

论老子的贵身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0-28 18: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老子认为,人生的祸福皆因“身”起,并提出了“贵身”的理论主张。老子的贵身论作为一种提升个体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通过对老子贵身思想的解读,以期对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老子 贵身 大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108-02

“身”是老子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老子所言的“身”,并不仅仅是指形体或生命,而更多的是指身心统一的个体。老子主张“贵身”,其目的就是希望个体通过努力提高个人修养,从而达到外在与内在、语言与行动的和谐统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每一个青年大学生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高低,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需要充分挖掘各方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重点放在了老子的贵身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上,其出发点和立足点具有一定的新意。

一、老子贵身论的思想内涵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贵身论的内涵就是倡导个体要注重完善自身,努力提高个人修养,达到言与行、身与心、情与意的和谐统一。老子言:“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道德经》五十四章),修身是家庭和谐、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定的基础。如何修身?一是静心,通过“虚其心”(《道德经》三章),从而使身心时刻保持在一种和谐的状态中。二是养德。老子认为,无形的“道”落实到物质世界,作用于人生,便是“德”。“德”是指参与了人为的因素而仍然返回到自然的状态。[1]老子的贵身论立足于个体的精神层面,以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和促进社会的和谐为目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1.为腹不为目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二章提出了“为腹不为目”的道德理论。“腹”谓身,“目”为物。“为腹不为目”即要求个体应该追求內省,即提升内在修养,减损内心欲望,升华与净化内在的灵魂,而不应该过分外求,即不要沉溺于欲望的放纵、外物的占有和感官享受的满足中。老子高瞻远瞩,认识到如果一个人长期沉醉在对外物的追求中,很容易深陷其中而迷失自我。因此老子才指出,色、音、味都是人类生活中美好的存在,但是如果五色相杂,五音相混,五味相交,就会令人“目盲”“耳聋”“口爽”。

老子认为,个体作为物质世界的生命存在体,拥有追求物质满足的心理是非常正常的。但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老子主张“为腹不为目”,就是认为过度的欲望只会消磨个体的心志,很容易摧毁个体所坚守的道德底线。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一味追求物质的满足而迷失了本心,丧失了自我。为求“目”,他们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不顾危亡。“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道德经》四十四章),老子连用三个反问句,意在唤醒世人的“贵身”意识,劝诫世人不可为追求物欲的满足,而丧失了自我。

2.贵身而无患

老子认为,“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道德经》十三章)即祸患的发生多是由个体自身因素引起的。因此,要防止祸患的发生,就应该珍爱自身,努力提高个人修养,保持身心的和谐统一。这与司马温公所说“有身斯有患也,然则,既有此身,则当贵之,爱之,循自然之理,以应事物,不纵情欲,俾可无患也”[2]的观点不谋而合。人若懂得“贵身”之理,就不会因外在的荣辱毁誉而轻易损害其身。

“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四十六章)老子认为,人之躁、奢、欲皆由心生,心不静则行为容易产生偏差。因此,老子提出了“涤除玄览”“致虚”“守静”等思想主张,意即要人努力做到排除一切物质功利观念的干扰,保持内心的清净虚寂状态。贵身的重点在贵心,坚守初心,守持内心的虚静,涤除心中过度的欲望,从而使内心回归到自然的本真状态。

3.利物而不争

老子主张贵身,认为个体的完善需要努力培养善、俭、谦等优良品德。老子用水性来比喻完美的人格,“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八章)即水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可是却拥有博大的胸怀,默默地滋养万物却并不自恃有功。在老子看来,能够做到“处众人之所恶”,却还能“利万物”是一种大善,更是一种大德。修身需要修养这种善德,将他人的利害得失摆在前头,不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待人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与爱戴。

老子认为,以“利万物”这种善德为前提,还需要具备“不争”的道德品质。老子所言的“不争”,并不是要人得过且过,而是意在告诫人们特别是统治者要学习水的高尚品质,不与人争位,不与民争利。在老子看来,“不争”是一种莫大的谦德,拥有这种谦德的人,不会自以为是、自我夸耀,为暂时的成就沾沾自喜,甚至忘乎所以。相反,具备这种谦德的人,会乐意将劳动成果与人分享,更会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所以老子才会说“不争则无怨”(《道德经》七章)。

二、老子的贵身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的、向上的,但仍面临严峻挑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大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流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理想信念弱化,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取向功利化,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利他意识;劳动观念和服务意识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诚信缺失、言行不一、考试作弊等情况屡屡发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养料,老子的贵身论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1.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才能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当前,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主体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情况,“佛系”之风在大学生中间盛行。部分大学生为自己贴上了“宅男”“宅女”的标签,整天宅在寝室打游戏、追剧,吃饭点外卖,购物靠淘宝,逃课、旷课现象频发。古代书生是“书生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现在部分大学生却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不挂科”为口号。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没有明确的计划,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更是十分迷茫,是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每学期辅导员或者班主任都会安排学生做学习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也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但是许多大学生却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老子的贵身论立足于个体层面,强调身心统一的个体,以提升个体的文明修养为主要内容,看重个体的主观努力,这对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意义重大。

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青年大学生座谈时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3]108由于受西方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在大学生中间蔓延,诚信意识缺失。部分大学生参加学院或学校组织的比赛或者活动,首先考虑的是是否会加分或者是否有好处。有些学生为了在学校或学院的评奖评优中获得同学支持,通过请客吃饭等不合规的方式进行拉票。许多学生不懂谦让,为了个人利益,贬低他人,抬高自己。有的学生为了获得国家助学金,诚信意识缺失,会过分夸大家庭的贫困程度,甚至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

老子的贵身论,注重从个体出发,以实现个体的身心、言行和情意的和谐为目的,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老子要人追求一种“为腹不为目”“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十九章)的人生,并不是否定个体正常的物质需要,而是要人掌握适度原则。凡事都不宜过甚,过甚则必有害,这些思想对纠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将老子的贵身思想融入其中,使学生们在诵读、抄写、运用、领悟中得到教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主要是“00后”,这部分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个人财富”的增长,“00”后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不仅多样化,而且越来越追求品质。即时消费、超前消费的观念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中占据主流,支付宝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多样化的借贷平台,为大学生的超前消费提供了现实支撑。部分大学生由于消费心理不成熟,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和合理的消费心理,一旦自身经济状况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时,就会铤而走险走向网贷的道路。老子的贵身论强调个体要重视修身,减损内心欲望,升华与净化内在的灵魂,这对提升大学生的内在素养,培养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具有重要作用。

4.帮助大学生树立服务他人的意识

受西方社會思潮的影响,利己主义在大学生中间蔓延。比如,在学习上,选择专业是为了以后工作挣更多钱;在工作中,为了担任班委,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在生活中,总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待同学,看到同学有困难也不会主动关心等。老子的贵身思想,要人重视自身利益的同时,还应该树立利他意识。老子这种“利万物而不争”的修身思想,对克服部分大学生强烈的占有欲、树立服务他人的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树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3]53老子要人贵身,通过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从而为人类社会营造一个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文明家园,这对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该充分挖掘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将这些思想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张葆全,郭玉贤.老子今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66.

[2]刘固盛.老庄学文献及其思想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9:257.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张蕊

推荐访问:道德建设 老子 启示 大学生思想 贵身论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