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识字教学与地书练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识字教学与地书练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发布时间:2022-11-02 13:3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地书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众的高度关注。地书的材料简单实惠,书写方式的快捷方便,是其本色。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书法教育越来越重视,自2012年在中小学课堂里开设书法课以来,书法逐渐成为中小学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抓好识字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地书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两者相辅相成,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学习,则定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 地书练习    识字教学    审美教育

地书是近年来兴起的书法的一种形式,它不受书写材料的限制,不受书写场地的限制,不受时间的限制,随便一块空地就能练习地书,给书法爱好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任务,但是学生对学习过的生字,基础不牢,随时有忘记的可能,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学习了的生字,在地书的练习过程中加以练习巩固,那么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所以,在开展生字教学的同时,加强地书的练习,让二者有机结合,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以地书练习为抓手促使学生加强对笔顺的学习

笔顺教学在识字教学中是首要学习的内容。可能有人说,笔顺教学不就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从外到内等几种书写顺序,有什么好教的呢?这些书写的规则,对于初学生字的学生来说,不是难点的难点。如果书写的顺序不对,那么一是影响写字的速度,二是影响生字的外形美。比如“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先写“玉”然后写大口框;有的学生先写一个完整的大口框,再写一个玉字;个别学生写大口框的时候,一笔写成。再比如“出”字,一些学生认为这个出字是由两个山字组成,在写的时候,就写成了两个山字。诸如此类的错误,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这些书写规则的顺序不够熟练掌握;二是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老师过于依赖课件,忽视了笔顺的亲自示范,导致一些学生在写汉字时自创笔顺;三是一些家长在这方面不重视,没有意识到笔顺的重要性。这样写是极不科学的写法。老师需要时时更正,处处纠错,这样就给老师带来极大的麻烦,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进度,更影响了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加强笔顺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首要任务。地书练习是书法练习的一种非常灵活的经济实惠的方法,如果我们把地书练习和识字教学结合起来,就能够很好地纠正学生在笔顺方面的错误,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二、以地书练习促使学生把握汉字的点画结构美

汉字的笔画名称无非是点、横、竖、撇、捺、提、钩等,这些看似简单的笔画组成汉字,为什么有的人写出来特别好看,有些人写出来就不好看了?不好看的原因是没有把握住汉字的点画结构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写字往往点画比例失调,该写长的没写长,该写短的没写短,该写正的没写正……汉字的形体美所体现的美感主要体现在整体形状和结构特点上。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地书练习当中,抓住汉字的点画比例关系,就能写出漂亮的汉字。比如简简单单的一个“山”字,关键的一笔是中间的一竖要长,一竖写长了,这个字就稳当了,还能把大山巍峨峥嵘的气势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把中间的一竖写得很短很短,首先看上去给人的视觉效果特别郁闷,体现不出汉字的形体结构美。结合地书练习,两边的两竖,如果略加变化,让它稍微朝外倾斜十度左右,就非常好看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把汉字的点画结构美给学生讲清楚,然后在地书练习中加以巩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汉字的形体美。汉字的形体看上去都是“方块字”,仔细观察却形态各异。掌握汉字的点画结构比例,写一手漂亮美观的字是识字教学的首要任务。

三、以地书练习促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形体线条美

初学汉字,一定要规规矩矩地写好楷书,到了一定阶段,适当地让学生练习行书,写出灵动流利的文字,给人一种艺术享受。现行版的中小学生书法课程里,由易到难地逐步介绍了汉字的发展。从最早线条单一的甲骨文、大篆、小篆,后来演变发展而来的汉隶,草、行、楷书,汉字的线条越来越变化多端。楷书中的线条最规矩,一笔一画最规整、严肃。所以,在课堂教学识字中,牢牢把握住这条主线绝不放松。学生在课堂上识字,课余时间进行地书练习时,一定要掌握住软笔的特性,把汉字的线条美表现出来。《广艺双楫》里说:“书法之妙,全在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除了练习好楷书外,适当再练习行书,一是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二是体会中国汉字的线条结构美。在艺术熏陶方面,行书的美是婉转流动的富有韵味的,是最高境界的精神食粮。同一个汉字,写成楷书就显得大方端庄严肃;写成行书就显得灵动有动态感。教学中以地书练习的流动的线条美,引导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发扬汉字的线条艺术,写出工整漂亮灵活多变的汉字。

四、以地书练习为园地,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字呢?在反反复复的书写过程中,掌握其结构规律,牢固地印记在大脑之中。前面讲了要把汉字写好看,这里讲如何有效快速地识记汉字。课堂上认识的汉字,不一定都能熟练掌握,那么在地书练习时,把还没有掌握牢固的汉字,再练习写写是两全其美的事。如果长期把每节课学习了的生字,当做地书练习的内容,那么既培养了学生地书的能力,又强化了学生识字的能力。有些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就需要在地书练习中加以巩固。比如邋遢二字,笔画多,难识记;凸凹二字,结构特殊,也不好识记。如果不在地书练习中反复书写,就很难快速记住。所以,以地书为园地,强化学生的识字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

五、以地书练习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自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以来,文字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走到了今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五千年来,支撑起中华民族脊梁的就是经久不衰的文化,文化是通过文字传承的,其中书法艺术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地书练习就是书法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所以地书书法艺术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质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了解中国的国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愫,以传统文化丰富的底蕴,培养高素质的四化建设人才。学校教育中,以节假日为契机,开展地书比赛活动,书写的内容必须以爱国主义为题材,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五月端阳节的时候,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内容,本地是怎样开展端午节活动的。一般情况下,都会开展书法竞赛活动,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那么,学生平时练习地书的水平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写出满意的作品参加当地的竞赛活动。这样就能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更加广阔的天地,接受更好的爱国教育。

六、以地书练习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方块文字,行云流水般的书法艺术,把汉字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论是颜真卿丰腴雄浑大气磅礴的美,还是柳公权骨力遒劲结构严谨的美,都能给学生带来法度规整的视觉艺术熏陶。不论是《兰亭集序》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流动线条美,还是《争座位帖》的“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元气浑然,不复以姿媚为念”的别样的线质凝重而灵动的美,都能给学生带来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在日常教学中,要在地书练习中,引导学生把汉字写得好看,让人看了觉得非常舒服,非常养眼,非常养神。这样学生在美的艺术世界里,寻求美好的人生理想,那么他的人生路上,地书艺术美就是一路永远看不够的风景。

七、开展一些书法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鼓舞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竞赛的规模可有大有小,可以组织全校性的竞赛活动,可以组织一个年级组的竞赛活动,也可以组织一个班的竞赛活动,班级里可以分成小组开展小组竞赛活动;竞赛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钢笔书法竞赛活动,可以组织毛笔书法竞赛活动,可以组织毛笔书法竞赛活动。竞赛的内容,可以是诗词歌赋、名人名言,可以是学过的一些字词。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老师在班里开展各种形式不同的生字书写大赛,每一次竞赛活动结束以后,老师对好的作品进行讲评,然后在学习园地上张贴,以此表彰书写优秀的学生。如果老师把生字书写大赛和地书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竞赛以前,在地书中加以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则最好不过。

总之,以地书练习为园地,以识字教学为契機,把两者有效统一起来,既能让学生愉快学习文化知识,又能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文生.学生文化素养的行动计划[J].人民教育,2015(01).

[2]杨宗凯.文化促进教育创新发展的中国路径[J].中小学教学,2014(03).

[3]王红梅.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提升高校教师地书欣赏能力的构想[J].广西教育,2010(01).

推荐访问:相结合 识字 提高学生 文化素质 教学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