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广西创新城市新区发展模式:让城市新区迸发活力

广西创新城市新区发展模式:让城市新区迸发活力

发布时间:2022-11-05 12:50:06 来源:网友投稿

广西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过程中,创新城市新区发展模式,以产业聚集为主调,打造生态园林、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新区,探索出一条城市新区与产业园区互动共进、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集聚产业发展

防止“新区”沦为“空城”

201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文件,提出加强城市新区产业集聚,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协同发展。

在南宁市五象新区平乐大道沿线,总投资4.2亿元的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广西城市规划展示馆雄姿展露。将来,随着另外两个公益性项目广西美术馆和广西铜鼓博物馆的建成,五象新区将通过“一馆带一街”的组团布局模式,分别带动金融街、文化街、民族风情街建设。

而在五象大道南侧,计划投资1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青岛啤酒广西总部基地及海尔东盟总部基地项目正热火朝天地施工建设。按照规划,五象新区总部基地将建设成以绿色生态公园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与休闲商务区两大功能板块,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及国内行业50强等大型企业。目前,五象新区已有11家企业通过总部企业资格认证。

五象新区是南宁市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为打造新的城市中心,五象新区将集中力量建设总部基地、体育产业城、文化产业城等重点板块,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城市新区快速持续发展。

在广西其他城市,城市新区导入特色产业的定位也十分鲜明。柳州市围绕汽车产业整体发展这一核心,在柳东新区大力发展汽车会展、汽车金融、汽车教育汽车运动、汽车生活休闲等产业,建设规划用地面积达203平方公里的广西柳州汽车城。而作为国际旅游城市,桂林市提出在临桂新区建设桂林世界旅游城,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业集群区。

“新区催生产业,产业支撑新区。”与产业互动发展,使城市新区迸发了活力。以来宾市来华投资区为例,随着银海铝业、来宾电厂、北京光大集团光纤项目等一大批项目落地生根,很快带动了华腾小区、罗马家园等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据预测,这里将带动约1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促进城市新区与特色产业互动,是防止城市新区沦为‘空城’的有效举措。”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兼副总规划师莫滨说,城市新区的建设应“规划先行、政府引导、产业优先、设施配套”,把城市新区建成极具生机活力的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则要按照城市的模式高标准建设。

与生态共融

推动“新区”持续发展

专家提出,在规划和建设城市新区时,要坚持“绿色城市”的建设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观,促进“山、水、林、城、人”相互协调融合。

已打出“广西柳州汽车城”名片的柳东新区,今年又成为首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的东道主。这个总面积超过75个标准足球场、作为城市公园永久保留向百姓开放的园博园,集园林园艺、民族文化、科普科研、旅游展览和生态展示于一体。

专家普遍认为,园博园将给工业气息正浓的柳东新区带来清新的绿色生态,为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据悉,从今年起,广西园博会以每年一届的形式在14个设区市轮流承办,以整体提高全区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水平。

“产业与生态共融,人与自然共生。”专家指出,生态园林始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注重民生改善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家住南宁市五象新区的李先生曾为女儿的读书问题发愁。今年8月29日,离他家小区不远的柳沙江南小学建成招生,这让压在他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地。据了解,目前五象新区计划改建、扩建和迁建的12所中小学已有7所小学开工建设。总投资近10亿元、占地1000亩的邕江大学新校区,已于今年8月迎接新生。

给市民带来的便利,还不止这些。如今五象新区已初步形成了堤路园、五象大道、玉洞大道“三横”,银海大道、平乐大道、龙岗大道“三纵”的骨干路网格局。南宁大桥、广西体育中心等已投入使用。五象污水处理厂、五象供水加压站、供电设施、加油站、燃气站等配套服务设施也在规划建设当中。

“既建园区,又建城市”,沿着这一思路,广西建设城市新区坚持高标准打基础,统筹推进关系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善给排水、排污、供电、通讯、学校、公园等配套设施和服务网点,促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城市新区与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

有专家指出,城市新区,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拓展和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和新的生长点的重要载体。但应以人为本,科学规划,防止大肆占地扩张,使新区建设变味成盲目造城运动。新区建设得好不好,不光体现在城市有多大,建设有多美,更关键是看百姓的满意程度和幸福指数。■

推荐访问:新区 城市 广西 迸发 活力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