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体育需求检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体育需求检视

发布时间:2022-11-05 17: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习近平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并做出重大判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大众体育的发展才是体育强国的根本,只有国民体质真正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提高才能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新时代的大众体育的诉求,才能使其在新时代具有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 社会主义 大众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a)-0225-02

我国自建国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在各個领域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的推动下,体育领域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成就。然而我国的体育就大众体育领域来讲仍然是比较滞后的一个方面,如何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即竞技体育领域与大众体育领域实现平衡,两条腿走路,使大众体育真正成为竞技体育的基础并促进竞技体育,从而使我国体育事业得到高度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体育生活的需求,这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1 改革开放以前的大众体育检视

1949年建国至1978年改革开放,新中国初大众体育经历了制定方针政策、建立体育机构、培养体育人才到大跃进大众体育小高潮发展再到文革的扭曲停滞的曲折发展过程。解放后之初,这个时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各项工作几乎由零开始。国民经济基础极差,物资缺乏,由于战争结束,中国仍然面临战争的威胁,所以急需发展国家重工业、国防工业以保家卫国,团结民心,加之受到前苏联的影响,故国家必需以计划经济的体制来进行统筹,运用行政手段集中全国的经济资源进行分配以保证重工业的建设。这个就是我国的计划体制。同样,在体育事业建设中,体育事业也由国家行政计划统一安排,体育大政方针指令性的制定,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建立各级体育管理机构、组织,培养出大批的体育积极分子和体育干部。全国各地区统一发展,这个时期的大众体育获得起步式的繁荣,而后至大跃进时期严重左倾冒进的各行业严重脱离实际的发展使我国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形成经济困难进入文革时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大众体育严重受挫扭曲滞后。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中国拉大了与世界相互之间的差距。教育、科学、文化受到严重破坏,全民族思想混乱,社会风气破坏。与之息息相关的大众体育也由此受到极大地影响,几乎停滞不前。

2 改革开放后的大众体育

改革开放后,严重受挫的大众体育迎来复苏。1978年我国经济开始由计划走向市场,渐进式的转轨,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1992年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政策。我国大众体育在这个背景下,1993年4月的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同志接着做了题为《加强宏观管理,抓好群众体育工作》的讲话,准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把全民健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全体国民中推行”。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通知》(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其中指出:广开资金渠道,开发体育市场,建设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体育部门要改善资金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群众体育事业费在预算中的支出比重。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团体、个人资助体育健身活动。提倡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这一系列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大众体育进入了一个全面、高速发展的时代,随后2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相继出台,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保驾护航,使大众体育稳步发展。

3 新时代我国大众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走向

3.1 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伴生,社会是体育发展的依托

体育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劳动、军事、游戏、宗教发展起来的,从人性观的角度来说,人类为了继承发展起来的技术、技能,人们有意识地将这些身体方面的技术、技能通过教育的方式传授给后代,体育如此产生和发展。可见,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当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在改变,体育作为人性方面的进化,随社会的发展逐步演变为一种体育文化不断传承、演变和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的一种衡量标志,只有安定和平、团结和谐、经济富足的社会才有国民体育的土壤,才能发展和壮大。

3.2 新时代的大众体育是层次分化,多极发展的

我国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体,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我国人民从建国之初的基础建设、发展重工业、军工业支持的计划体制渐进式过渡到市场体制的管理体制,成功的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人民由温饱向小康迈进。至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的判断,人民生活逐步富裕,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其中体育能够为人们带来快乐和美感,给生活带来健康和活力,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群众对体育生活的需求必然不断的提高,然而我国大众体育资源相对不足、分配不均,成为了阻碍其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地域上仍然处于相对不平衡状态,显现出经济发达地区即东、中、沿海地区较西部贫穷、较落后地区的体育资源较优越、大众体育相对较广泛、深入,这是地域上的层次分化。

新时代我国逐渐过渡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由计划体制的平均主义偏重到市场体制注重效率,而后者带来了社会成员收入和分配出现层次,使得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收入的差异出现了社会成员的分层,社会层次的不同会产生处于不同层次的成员之间的价值观的差异,其中包括体育价值观。不同的体育价值观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体育行为,导致不同的体育消费。而我国体育资源的相对缺乏,使一些消费较高的体育项目成为了部分人的项目。这是层级之间的差异引起的不同的体育诉求。这样会带来社会体育诉求呈现多极发展的态势。

4 新时代大众体育需求应对策略

新时代大众体育需求是随着每个时代的政治策略、国际化发展、经济水平、群众认知或群众意识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的变化的。我国大众对体育的需求亦是如此,是国家需求之下的大众或个人需求。所谓国家需求即是指建国之初的百废待兴恢复工业、发展生产以及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我国的指导,我国大众体育是计划体制下的计划政策,随着历史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计划体制逐步改革,经济迅猛发展,市场进一步的开放,体育逐步由计划逐步转变为国家宏观统筹的市场体育。这个是新时代及后的发展和转变趋势。我们必须认清这个方向并应该有足够的应对策略。首先是要注意经济水平对大众体育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在地域上不平衡,注意对西部以及贫困地区的政策、教育的帮扶。其次是要注意社会分工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平衡、知识层次认知不平衡,导致大众体育需求分层次并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要注意到低层次收入和低认知的群体的体育诉求。最后,在体育政策和法律方面要不断完善,给予扶持民间或个人、社会组织、社会集团积极参与社会体育组织和竞赛管理。

参考文献

[1]虞荣娟,汤际澜.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5):1-5.

[2]蔡治东,汤际澜,虞荣娟.中国大众体育政策的历史变迁与特征[J].体育学刊,2016,23(4):35-39.

[3]孙广丰.我国大众体育发展历程的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8):61-63.

推荐访问:大众 检视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需求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