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做好开发水生蔬菜这篇大文章

做好开发水生蔬菜这篇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06 20: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针对江苏水网密布、河流湖泊众多的特点,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开发水生蔬菜这一特殊蔬菜品种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水生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水生蔬菜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水生蔬菜;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3-0209-02

一、发展水生蔬菜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

水生蔬菜与旱生蔬菜相比,其独特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节约耕地。种莲藕、莲子、茭白主要利用易受涝灾且农民不愿耕种的低凹的湖田、深泥田、废弃鱼池;种菱角主要利用深水塘、湖汊、排洪港。二是节约农资投入。莲子、茭白、菱角投种一次可多年受益,无须二次播种。莲藕、莲子、茭白、水芹菜生长在低凹水田有利于肥料的溶解和吸收,可节约肥料30%以上,菱角则利用其顽强的生命力几乎免于施肥。一些水生蔬菜的抗虫抗病性很强,基本不用农药,是无公害产品。三是节约劳力。水生蔬菜生命力旺盛,抗逆性强,便于管理、便于采收和贮运,比其他蔬菜节约用工60%以上。

水生蔬菜不仅可以在废弃的池塘、沟河中粗放种植,也适合精耕细作,设施栽培,发展高效农业。当前,我省衡量高效农业的标准是每亩纯效益2 000元。南京八卦洲芦蒿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亩纯收入4 000元~5 000元,占当地农民年收入的60%,成为全省“高效规模化农业”的典型。响水县浅水藕种植特色镇黄圩镇常年种植浅水藕2.2万亩,平均单产1 700公斤,平均亩产值5 000元,总产值1.1亿元,占该镇一产GDP的60%,农民从种植浅水藕中年收益3 000余元,约占农民纯收入的67%。

里下河地区是江苏省最大的水生蔬菜种植基地。2008年扬州市水生蔬菜种植面积16.32万亩,主要有莲藕、茭白、水芹、慈姑、荸荠,其中,莲藕种植9.51万亩,产量19.49万吨,慈姑3.96万亩,产量5.29万吨。宝应为全国荷藕之乡、慈姑之乡。该县常年种植水生蔬菜10万亩左右,年产量10万吨,产值3亿元,纯收入2亿左右。宝应建有国家级龙头企业江苏荷仙食品集团等加工企业50多家,藕、慈加工产值4.5亿元,利税5 000万元,藕制品占日本市场的70%以上,建有水生蔬菜批发市场3个,流通服务组织350多个,从业人员3 000多人,水生蔬菜流通纯收入1 900万元,人均6 000多元。水生蔬菜成了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

水生蔬菜与水产养殖搭配,相互补充,可实现水面生产良性循环。发展淡水养殖,可以利用水中浮游生物,结合投入饵料,使之转化为动物性食品,但对水面上的大量日光能和水下土中的有机质及矿质营养均不能直接利用,只有种水生蔬菜和其他水生植物,才能充分利用这些水上、水下的自然资源,包括鱼类排泄物和剩余饵料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使之转化为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植物性食品和工业原料。同时水生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生长,又可以减少风浪,净化水体,增加透明度,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增加天然食料,改善其栖息和产卵环境,从而增加鱼类产量。因此,实行鱼类和水生蔬菜、水生作物合理的轮、间、套作,发挥水生动、植物优势互补的一面,克服其相互矛盾的一面,既能改善水面生态条件,又能实现水面生产的良性循环。从长远来看,水生蔬菜栽培与水面养殖综合利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水生蔬菜在建立水乡生态农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用于园林中的常见水生蔬菜

当前,湖泊、河流等水体的污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水环境问题,已受到广泛的重视。水生植物在水体氧、氮循环、水质调控、沉积物吸附以及为水生动物、部分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隐蔽场所和食物中起着重要作用。水生观赏蔬菜作为水生植物的一个特殊类群,也具有这些生态功能。栽种荷花等水生蔬菜可以削减水体中总磷、总氮、COD等的含量,同时可以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具有较好的净化水质效果。

二、当前水生蔬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粗放经营,生产水平不高。目前水生蔬菜仍以分散经营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品质不高。在人们的认识里,绝大多数水生蔬菜都可以粗放经营,或者根本不需要管理,其实水生蔬菜管理与不管理,产量效益大不一样。水生蔬菜多为无性繁殖,种植多年后会出现品种变异和退化,因此要引进高产优质的品种。水生蔬菜也有病虫草害。水生蔬菜也可以同旱生蔬菜实行设施栽培,提前上市,提高效益。水生蔬菜在采收上也有专门的机械。只要管理跟上,水生蔬菜完全可以跻身高效农业行列。

2.基层懂水生蔬菜的科技推广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农村基层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满足不了各种高效农业发展的要求,基层科技推广人员对水生蔬菜方面的知识尤其缺乏,亟待知识更新。

3.产业化水平不高,缺少协会或加工企业的拉动。水生蔬菜产业能不能做大做强,关键在于有没有龙头加工企业的拉动,有没有专业协会的组织。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停留在自产自销、户挑担卖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

三、发展水生蔬菜生产的建议和措施

1.加强科研投入,加快技术推广,推动水生蔬菜品种和技术创新。要重视水生蔬菜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利用。由扬州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主持的江苏水生蔬菜种质基因库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收集水生蔬菜品种400种,为水生蔬菜品种的改良打下了基础。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品种更新,要根据市场需求,着力培育出新的优质专用品种。莲藕选育蛋白质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适于炒食的新品种和淀粉含量较高、适于煮食及加工的新品种;茭白选育氨基酸含量较高、表皮不易发青、粗纤维含量不易上升的新品种;慈姑选育苦味较淡,淀粉含量较低、适于炒食的新品种和淀粉含量较高、适于煮食的新品种;水芹选育粗纤维含量较低的新品种;荸荠选育平脐、个大、汁多渣少、可溶性糖含量高的新品种;菱角选育角钝、皮薄,嫩果汁多渣少、老时粉糯(支链淀粉含量高)的新品种。这些均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要加快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近年来,各地投入较多精力进行了设施栽培,间、套种植,种养结合等方面的探索。在设施栽培方面,利用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对茭白和莲藕进行覆盖栽培,可使采收上市期明显提早或延后;利用塑料薄膜覆盖早春种植莲藕,使莲藕采收期提前近一个月;在沿海地区,长期种植旱生蔬菜后极易导致表土盐碱积累,通过种植水生蔬菜,以水洗盐、以水压盐,使种植效益得以稳定和提高;利用水库下泄冷水灌溉茭田,可使秋茭提前孕茭和采收上市。间、套种植方面,改变全水田栽培茭白为“挖沟条栽”,效益显著提高。在夏茭白田中套种慈姑,慈姑每亩产量可达1 000公斤,夏茭产量不受影响,并呈增加趋势;将河塘栽培的菱角改为水田浅水种植,产量较高,且操作方便;提水灌溉区在深秋田间无水层时,在未采收的藕田上进行小白菜育苗或套种越冬菜,既增加收入,又保墒防冻。在精养鱼塘内种植莲藕、水芹、菱角等深水种类,进行种养结合,既可增加产量,又可改善水体条件。有关部门要做好技术培训,做好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努力使江苏省水生蔬菜栽培管理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2.因水制宜,因土制宜,发展种植适宜的水生蔬菜。荸荠根系较浅,球茎入土也不深,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可以利用水位在5厘米~20厘米、土壤肥力中等的浅水水面种植;部分浅水籽莲品种,如太空莲3号、36号也可以利用水位在20厘米以下的浅水沤田种植。茭白、浅水藕莲和慈姑等根系较深,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适宜水位在30厘米左右、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丰富的低洼田或浅水沼泽地种植。浅水菱茎蔓较长,蒲菜根系发达,适应性较强,可以利用水位在30厘米~100厘米、有一定淤泥层的水面种植。深水藕叶柄高叶片大,深水菱茎蔓细长,可以种植在水深100厘米以上、土层较深厚、肥力较高、水流较缓的池塘、河湾和湖荡。莼菜是水生蔬菜中对水质、土壤要求较高的类型,其根系较浅,茎蔓较细,叶片浮于水面,嫩叶、幼茎如遇水质较差的浑浊水源,极易吸附泥沙等于胶质之中,品质变劣,故莼菜对水质有特殊要求,水质清澈、土壤有机质丰富、水位30厘米~120厘米、水流缓慢的湖塘适宜种植。

3.以协会或加工企业为龙头组织农民种植水生蔬菜。水生蔬菜的生产必须将一家一户组织起来,从品种抓起,抓标准制定,抓标准的落实,最后抓品牌、抓销售。近年来洪泽县依托独特的水生资源优势,大力引导农户发展水生蔬菜,种植面积超过8万亩,培育出莲藕、芡实等20多个知名产品,水生蔬菜产业已成为该县颇具潜力的富民产业之一。其成功的经验就在于蔬菜协会的带动。洪泽县蔬菜协会于2003年成立,拥有大户会员210名,是全县蔬菜种植户的重要组织,其以“协会+科技+基地+品牌+市场”为经营运作模式,积极申报无公害荷藕产品认证,注册了“洪泽湖”牌荷藕,制定了无公害荷藕生产技术企业标准,并在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的基础上,按技术规程协调好栽植时间、种植品种等因素,严格监控化学投入品,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以协会名义和藕行合作,并积极联络客商,利用本地白马湖荷藕批发市场,及时收购基地农户的产品,实现生产、销售一条龙运作。

要积极发展水生蔬菜加工业。水生蔬菜可制成各种加工品,如用莲藕和荸荠制成藕粉和荸荠粉,荸荠、莲藕、茭白、慈姑等制成罐头品,莲藕、慈姑、茭白、嫩芡米等制成的速冻品。近年莲藕和荸荠等制成的饮料也已陆续上市;将莲藕、慈姑等切片脱水,经低温油炸后制成食品;籽莲、芡实等将种子的外壳剥去,晒干后形成莲子、芡米,是上等的营养滋补食品;菱角也可剥壳干制成菱米。发展水生蔬菜加工业有着广阔的前景。

推荐访问:这篇 蔬菜 做好 开发 文章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